我所接触的诸多抽动与多动孩子,其患病皆事出有因。当孩子呈现频繁眨眼、挤眉弄眼、摇头晃脑、扭肩晃臂,乃至怪声尖叫,且情绪暴躁、与父母作对时,这常意味着全家陷入了某种 “泥沼”。
家庭成员的业力相互缠绕且被放大,孩子往往承载着家庭业力衍生的负面结果。
于抽动症患儿身后,一般存在一位 “满心焦虑” 的母亲,一位极为严苛的父亲,还有 “爱管闲事” 或者 “宠溺无度” 的祖辈。

在此种矛盾纠葛之下,不和睦的家庭氛围与错误的喂养模式,恰如抽动症滋生的 “土壤”。
因孩子认知尚处发育阶段,难以处置家庭里的种种负面情绪,只能在不经意间将其收纳。
体内积攒了大量不良 “毒素”,悄然作用于孩子的精神心理与行为,一旦触及诱发点,便会以各类抽动症状爆发出来。
那抽动症究竟沾染上何种 “毒素”?又怎样化解呢?
1.湿毒:湿毒仿若水液代谢错乱的产物。小儿肺脏稚嫩,脾常显不足,肾亦常虚。肺虚无力正常布散津液,脾虚难以运化水湿,肾虚不能温煦津液,使得水液停滞,积聚成湿。

有湿毒的孩子,舌苔多是滑腻之态,这意味着脾胃虚弱,痰湿较重。湿毒长久留存体内,可灼化成痰,郁积生火。若孩子再进食辛辣香燥厚味之物,更会加剧聚热生痰,痰热扰动心神,引动肝风,诱发抽动症。对此,当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为策,选用二陈汤加减。着重强化脾胃气化功能,推动水湿化为津液并借小便排出,以驱除湿毒。

诸药协同,共成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效。
2.气毒:气毒就是因气血运行阻滞引发的精神郁滞,正如中医常说的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肝郁化火等。儿童抽动症归属中医情志病范畴,与 “气” 紧密相连,俗语云 “气顺则病消”,足见气于身体之关键。
然而仅有气还不足,尚需其运行畅达。孩子若因情绪不良、压力过大等致使肝气运行受阻、郁结,进而气郁化火,就会引动肝风,风盛则引发抽动。肝开窍于目,肝风循经上扰,便有眨眼、皱眉、咧嘴、耸鼻等现象。肝主筋且主疏泄,肝气失和则风动痉挛,表现为摆臂、甩手、握拳、踢腿、跺脚等。症状此消彼长,屡屡发作。

针对气毒,可采取疏肝泻火、镇肝熄风之法,运用千金龙胆汤加减。
待这两种 “毒” 被清除,再佐以生活饮食方面的恰当引导,孩子便可尽早挣脱抽动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