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降薪后的众生相:70后获益,90后崩溃,00后无感

商业小美女 2025-02-21 08:04:33

2025年的银行业,降薪潮的持续蔓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员工人均薪酬同比下降5321元,平均月薪减少887元,国有大行更是减员超2万人。

然而,这一数字背后,不同代际员工的生存图景却截然不同。

70后员工凭借银行的红利积累岿然不动,90后在房贷车贷的重压下濒临崩溃,00后则以“整顿职场”的姿态潇洒转身。

这场代际分化,折射的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一代人命运与行业变迁的交锋。

1、70后员工,红利的既得者,降薪浪潮中的“避风港”

70后员工大都经历了行业扩张期,2000年至2015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超15%,薪酬水平长期领跑各行业。

彼时入职的70后,不仅积累了房产、投资等资产,更在职位上跻身管理层或技术骨干,薪酬结构中绩效与职级占比高,抗风险能力较强。

“房贷早已还清,孩子也上了大学,降薪30%无非是少存点钱。”一位银行的中层坦言道。

70后的家庭负担较轻,且早年房价低位时购置的房产已成增值资产,即便薪酬缩水,生活质量仍可维持。

面对行业转型,70后更倾向于“稳守”。他们亲历过银行业的黄金年代,对体制内稳定的依赖性强,加之临近退休,对薪酬波动的容忍度较高。

2、90后员工,夹缝中的“负重一代”,降薪成最后一根稻草

“平均月薪1万降到8千,房贷立刻吃紧。”一名国有大行90后客户经理的焦虑极具代表性。

90后普遍在房价高点购房,月供占收入比例超50%,叠加育儿、养老支出,降薪直接冲击基本生活保障。

另有Wind数据显示,国有大行人均月薪已低于2.6万元,而一线城市家庭月均刚性支出约1.5万元,边际空间几近于无。

数字化浪潮下,银行网点收缩、柜员转岗成为常态。

90后恰逢职业上升期,却面临“传统岗位淘汰”与“新技能门槛”的双重挤压。

90后员工入职时,恰逢行业增速放缓,但早期仍抱有“银行金饭碗”的幻想。

如今降薪与内卷并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加剧了崩溃感。“985硕士,月薪不如外卖员”的自我调侃,成为群体情绪的缩影。

3、00后员工,无惧潮汐的“新人类”,工资只是职场“体验券”

“工资够付房租就行,不开心就辞职。”一名00后银行管培生直言。

这代人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基础优渥,且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稳定”缺乏执念。薪酬下降对其消费力影响有限,反而加速了离职决策。

00后员工更看重工作意义与个人成长,一名离职的年轻柜员表示:“每天重复机械操作,降薪只是让我离开的理由更充分。”

他们宁愿接受新兴行业的低起薪,也不愿被困在“高压低成就感”的传统岗位。

从区块链到AI客服,00后对技术变革的适应能力更强。部分人甚至将降薪视为“转型信号”,主动向金融科技、投行业务等新兴领域流动,反而在行业洗牌中抢占先机。

潮水方向已变,谁能笑到最后?降薪潮终将过去,但银行业的代际分化仍在深化。

70后的“从容”、90后的“挣扎”、00后的“洒脱”,实则是不同人生阶段与行业周期碰撞的结果。

银行从“规模扩张”转向“精耕细作”,唯有正视代际需求,将人力资源从“成本”转化为“资本”,方能在这场冰与火的淬炼中重生。

1 阅读:1481

商业小美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