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书法篆刻作品赏析,有北齐南邓之称,共耀印坛。

孤丝阅览生活 2025-03-07 17:10:59

夫邓散木者,艺林之巨擘,书道之宗匠也。原名菊初,又名铁,学名士杰,字钝铁、散木,别号粪翁,自署厕简楼主,其斋名三长两短斋,亦以“芦中人”自居,沪上名士,晚岁迁居京师。公生于晚清之季,殁于共和之初,虽寿不永年,而艺海留芳,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邓”,共耀印坛,其篆刻书法,海内无双,遗泽后世,光被艺林。

观其书法,五体皆精,笔力遒劲,风骨独峻。楷书取法唐贤,兼涉北碑,尤得欧书之神韵,而帖意浓于碑意,端庄严谨,又不失灵动之趣。行书则宗二王,旁及晚明诸家,笔墨淋漓,气韵生动,有飘然欲仙之姿。草书纵横跌宕,挥洒自如,如龙腾虎跃,气势磅礴。隶书则汉代名碑大多涉猎,笔酣墨饱,结字谨严,古朴典雅,尽显汉隶之韵味。至若篆书,尤为公之所长,初学《峄山碑》,继而上溯殷商甲骨文、周秦金文,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所创草篆,笔走龙蛇,雄奇朴茂,堪称一绝。

公之篆刻,更是艺海之奇葩,印坛之瑰宝。初学浙派,得其苍劲古朴之风;后师秦汉玺印,得其大气磅礴之势。又广采博古,从古陶文、砖文中汲取营养,将这些古代文字载体中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篆刻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篆刻作品,线条粗壮有力,刀法果断犀利,整体呈现出沉雄朴茂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印面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文字之间呼应协调,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边款艺术亦颇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或篆书,与印面风格相得益彰,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价值。

公之篆刻,风格多样,博采众长。既有浙派的切刀法之精微,又有秦汉玺印之古朴雄浑;既有古陶文、砖文之独特韵味,又有自家之创新精神。他将诸家之长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篆刻作品,既有雄浑朴茂之作,如“寿如金石”、“曾经沧海”等印,笔画粗壮,布局饱满,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又有清新古拙之章,如“梅花知己”、“烟云供养”等印,在印面的布局和文字的造型上营造出一种古朴、自然的韵味,使作品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的审美情趣。

且公之篆刻,尤重章法布局,善于运用疏密、虚实、呼应等手法,使印面的构图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他通过调整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笔画的伸展与收缩等方式,来达到章法上的平衡和美感。如“抱一”、“平和”等印,四周的方框与印文产生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调节布局、营造空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如“不以为之”、“谦虚”等印,注重篆书搭配的平中寓奇,利用弧线令整印产生活泼气氛,既体现了对篆书的重视,又强调了布局的巧妙。

公之篆刻,还善于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他将印章图案化、装饰化,融文字、图案、装饰于一体,在发挥印章图案化、装饰化方面,推陈出新,独具面貌。如其所作“铁沙张氏”、“梅花手段”等印,无论是文字还是边栏,都极为粗壮质朴,再以适当的残破营造朴茂气息,给人以雄壮大气之感。这种以封泥古陶来“摘汉人之髓”的做法,显然正是邓散木治印的指导思想。他曾说:“缶庐治印,侧重刀笔,故其章法往往有支离突兀者。而泥师治印,于章法别有会心,一印入手,必先篆样别纸,务求精当,少有未安,辄置案头,反复布置,不惜积时累日数易楮叶,必使安详豫逸方为奏刀,故其所作,平正者无一不揖让雍容,运巧者无一不神奇变幻。”此语道出了邓散木治印的精髓所在。

公之篆刻艺术,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充满了艺术魅力。其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体现了现代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北齐南邓”之一,与齐白石齐名,共耀印坛。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之书法篆刻作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其《篆刻学》、《书法百问》等著作,更是几代印人学习篆刻的经典读物。1980年,民盟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单位在北京主办“邓散木金石书法展”,之后又在天津、杭州、青岛等地展出,轰动一时,观者如堵,无不为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折服。

夫邓散木之艺术成就,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其自幼酷爱艺术,勤学苦练,博览群书,广采博古,终成一代宗师。其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不懈追求。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今人观邓散木之书法篆刻作品,无不叹为观止。其书法五体皆精,风格鲜明;其篆刻沉雄朴茂,大气磅礴。其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其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和卓越的品质。

邓散木之艺术,如高山流水,源远流长;如日月星辰,璀璨夺目。其书法篆刻作品,将永远闪耀在艺术的天空中,为后人所敬仰和传承。愿吾辈后学,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造福子孙后代。

0 阅读:14

孤丝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