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做不出芯片?蔡正元笑怼大陆学者,念文科说的无参考价值

武汉北看事 2024-10-28 10:52:42

今天逛头条,刷到一个视频。

清华博士蔡正元在接受访谈时提到了香港某早报的一篇文章。

标题是“中国能否绕过美国对高科技计算机芯片的限制方法?”

文章大意是,“两弹一星”突破苏联和美国的封锁,一直是中国教科书的主打故事,但今天的高科技障碍可能更难克服。

为了论证这个结论,女主持人列举了文章中一些中国学者的看法。

0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授认为:

在半导体研发方面,西方国家拥有一个关键优势是国家、公司、学术机构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与合作。这是中国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无法获得的东西,因此完全不可能拥有优势地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

对于那些非常高端的半导体来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突破——这就是现实世界。

总部位于北京的独立智库安邦咨询的创始人陈功表示:

中国的技术升级主要依赖于西方培养的人才。这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原子弹开发,当时中国严重依赖在美国训练的中国科学家。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只有与西方保持正常交往,中国才能取得技术进步……其他一切都是不现实的。

对于上述专家学者的悲观言论,蔡正元博士进行了点评:

我这样说也许会得罪人,文章中列举的几位了不起的学者,都是念文科的,没有一个念理科的,也没有念工程出身的,也没有在这个行业里面做过的,所以他们讲的内容,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蔡博士对于上述专家学者的言论并没有直接否定,但言外之意很明白:这些年文科的学者对于工科领域的评价,说中国永远做不出芯片,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因为文科学者没有涉足过这个行业,他们只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来评价这个行业。

蔡博士认为,美国的制裁确实会影响到中国某一部分科技的发展,这确实是事实,但并不表示说中国没有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己发展起来。

02

老北学的是工科,也没接触过芯片行业,各位念文科的学者,其观点是对是错,老北无从判断。

但是,蔡正元博士说到的一个现象倒是事实,也非常有趣。

网络上,都是一大帮子念文科的专家学者在评价中国的科技发展。

一部分类似于时殷弘、陈凤英等人,对中国科技发展长期持悲观态度。

一部分则完全相反,一直认为中国科技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比如复旦大学的文科教授张维为。

还有财会专业出身,又在职读了人大文科研究生、号称国内前五名的某通讯专家。

即便是网络上争议很大的何祚庥院士,他对中国科技方面的言论也饱受诟病。

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何院士虽然是学物理的,但却是“政工院士”,也被划入了文科系列。

03

有意思的是,资料显示,蔡正元博士自己也是念文科出身,却认为有资格对中国芯片行业发表评论。

很显然,他笑怼“文科学者”的说法“很得罪人”。

比如,上面提到的文科出身的某通讯专家,近日就明确表示:台湾名嘴,我最烦蔡正元。

烦他“天天国师一样,对大陆指手画脚,要指导大陆怎么做。”

为什么呢?瞧不起蔡正元的水平。

“自己也不想想自己是谁,了解大陆多少,就他那水平还想指导大陆怎么做?”

最后,还不忘带一带节奏:有烦他的吗?

事实上,两人都是“名嘴”,谁也别烦谁。

大家都在“指手画脚”,都存在一些专业方面的认知不足,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烦”。

04

与中国专家学者的唱衰相反,文章中一些国外专家却认为:现在美国对中国严格的限制措施,会加速中国取得突破。

美国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出口管制加速并扩大了中国寻找美国技术替代来源的努力,并加快了中国开发完全绕过美国技术的新技术的努力,最终促进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从美国转移。

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接受香港该早报的采访时说:

“我认为我们有点短视,没有认识到这实际上是在帮助中国,(虽然)我们有短期优势,但是通过实施这些制裁,我们实际上是在鼓励中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不仅是半导体,其他很多科技领域,国内专家学者对于中国也是相对看衰,而国外专家反而意见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应该就是蔡正元博士所说的:

各种舆论场上,都是念文科的学者在评述中国科技,必然是立场当先,浮在面上夸夸其谈,有的拼命唱衰,有的玩命狂吹。

而大量真正致力于中国科技发展的理工科专家学者们,正在埋头追赶,默默奉献。

0 阅读:12

武汉北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