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被捕后,他的女儿萨拉曾两次发表重要言论。萨拉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菲律宾政府将一名菲律宾公民——甚至是一位前总统——交给了外国势力,这不仅侮辱了菲律宾的主权,也对那些信仰国家独立的菲律宾人民造成了侮辱。这一举动显示了菲律宾政府对主权和国家的背叛。萨拉向媒体表示,杜特尔特上周在香港期间并没有向中国政府请求庇护,也没有与任何官员进行交谈。
显而易见,第一次发言是为了对事件进行定性。杜特尔特被捕的情况已经不单纯是内部斗争,而是涉及到外部势力的介入,这对菲律宾的主权是一种侮辱。第二次发言则是对外界质疑的回应,明确杜特尔特是否向中国寻求援助。这样的疑问声贯穿了杜特尔特被捕事件的前后。在被捕之前,杜特尔特在香港出席活动时,小马科斯已经动用了7000名警力来逮捕他。彼时,有菲律宾学者提到,杜特尔特可能最快会在4月份返回国内,而在此期间预计会停留在香港,甚至可能向中国申请庇护。
被捕之后,依然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惋惜,认为老杜不应回国,甚至应该向中国申请庇护。此外,网上也有人猜测,老杜可能已经与中方有过接触,因此才敢回国。然而,当前看来,这种猜测并不准确,老杜既没有向中方申请庇护,也没有与中方进行接触。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舆论如此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帮助老杜呢?实际上,无论从情感还是理性的角度都可以找到援助的理由。
在杜特尔特担任总统的时期,中菲两国的关系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在许多中国人看来,他的确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和老朋友。如今朋友遇到困难,网友们真诚地认为,可以向老杜伸出援手。【于理】!如刚才所述,老杜的被捕已不再是单纯的内部斗争,而是演变成了政治迫害与外部势力的介入。在老杜下飞机被捕之前,他曾对外喊道:“你们干脆杀了我,如果让我与那些白人结盟,我是绝对不愿意的。”这番话显然有其深意,所谓的白人究竟指的是谁?不仅仅是美国,可能还包括一些欧洲力量。
众所周知,国际刑事法院负责颁布逮捕令,这一国际组织并未得到中美俄的参与,但其主要成员国则是欧洲国家。这次逮捕令的签发速度非常快,协调配合也十分顺利,这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交易”?而菲律宾的政治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这正是拉老杜的道理所在。那么,中国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杜特尔特被捕不到六个小时,中国方面就对此作出了回应。毛宁在外交部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已注意到相关信息,并在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我想重申,中国始终坚持国际刑事法院应严格遵循补充性管辖原则,依法谨慎行使职权,防止政治干预和双重标准的出现。
这段论述并不简单,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首先,中国方面将对此事的进展给予高度关注,暗示着将根据事件的发展来决定自己的态度。这不仅显示了中方对事件的重视,同时也保留了采取行动的权利,并且提醒相关方要谨慎应对事态的发展,避免加剧冲突。其次,中方重申立场,希望国际刑事法院(ICC)能遵循补充性管辖原则,避免出现政治化和双重标准的问题。关于政治化和双重标准的话题不再赘述,只提一件事。之前,ICC曾宣布要逮捕普京。随后,在俄罗斯针对ICC法官发出反制逮捕令后,这些法官开始四处躲避。如果没有内心的顾虑,为什么要逃跑呢?
此外,补充性管辖原则值得进一步讨论。该原则意味着只有在国家不愿或无法进行判罚的情况下,国际刑事法院(ICC)才会介入。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菲律宾国内并没有明确表示不审理杜特尔特案件。而且,菲律宾早已退出ICC。依靠前朝的法律,去惩罚现政权的官员,这样做是否侵犯了菲律宾的主权呢?总的来说,回顾杜特尔特女儿萨拉的表态,她明确表示自己并未向中国申请庇护。除了回应外界的疑虑之外,我也感受到了一丝后悔的情绪。也许在最初的计划中,杜特尔特打算回国,而小马科斯则不会,更不敢将人送往海牙。结果,小马科斯的果断超出了杜父女的预想。如果留在国内,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但一旦送到海外,杜特尔特的命运就变得难以预测了。
遗憾的是,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可供服用。不过,现在并不是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一方面,老杜仍然健在,并且在国内拥有许多支持者。另一方面,即便老杜遭遇不测,也可能对小马科斯造成反击,促使国内其他家族团结起来。或许,舍身取义来成全女儿萨拉,就是老杜的最后一张王牌。对于将近80岁且满身疾病的老杜来说,面对高强度的审问可能难以承受。届时,小马科斯可能再次重蹈老马科斯的覆辙,在国内民意的压力下被迫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