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中国关系颇深,一位在华还参加过抗战

听白聊国际 2023-07-09 00:54:00

截至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共颁发了54次,共有92人获奖。据统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92人中有20多人与中国颇有渊源。下面简要介绍几个: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Lin" Ostrom,中文名欧玲,出生于1933年8月7日,因她对经济治理尤其是公共经济治理方面的分析而与奥利弗·威廉姆森共同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的研究主要围绕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复苏。

奥斯特罗姆

奥斯特罗姆1965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曾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政治学系阿瑟·本特利讲座教授。她也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制度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创办主任。

奥斯特罗姆

奥斯特罗姆曾多次访华进行学术交流。1997年,奥斯特罗姆和她的丈夫文森特以及他的中国博士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奥斯特罗姆说,“我们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杭州。我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研究兴趣从那时就开始了”。

奥斯特罗姆

2012年6月12日,奥斯特罗姆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8岁。

2、赫伯特·亚历山大·赛门(美国)

赫伯特·亚历山大·赛门(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Herbert Alexander Simon,汉名为司马贺,美国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行政、经济学、管理学和科学哲学等多个方向。

赛门

赛门才华横溢,他还是1975年图灵奖得主,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赛门对中国学术界有较深影响。 1972年7月,赛门作为美国计算机科学代表团成员首次访问中国,后多次访华交流讲学及合作研究。他的中文名字司马贺,即是他1980年作为美国心理学代表团成员第二次访华时所起,其本人70多岁的年龄开始学习汉语。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赛门

3、劳埃德·斯托韦尔·沙普利(美国)

劳埃德·斯托韦尔·沙普利(1923年6月2日-2016年3月12日),Lloyd Stowell Shapley,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沙普利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和经济学名誉教授。他在数理经济学,尤其是博弈论领域作出了贡献。2012年与阿尔文·罗思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沙普利

沙普利1923年6月2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其父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沙普利是哈佛的学生,1943年在中国成都的陆军航空队当中士,参与了抗日战争。后因破译苏联的天气代码获得了铜星勋章。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哈佛,1948年获数学学士学位。后去了普林斯顿大学,195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普林斯顿大学一段时间,1954年至1981年在兰德公司工作。自1981年以来,他一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沙普利

4、罗纳德·哈利·科斯(英国)

罗纳德·哈利·科斯(1910年12月29日-2013年9月2日),Ronald Harry Coase,生于英国英格兰伦敦,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法律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科斯

科斯1932年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商业学士学位,在登迪大学与利物浦大学任教,1951年移民美国,开始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1955年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

1964年后科斯主要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直至退休。

科斯虽未踏足中国,但他的理论对中国经的济改革影响深远。科斯一直关注中国经济问题,与中国多个经济学家交往颇深。2008年,98岁的科斯自掏腰包举办了一场与中国经济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并在闭幕致辞中由衷祝福中国。

科斯

0 阅读:42

听白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