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这出大戏中,刘邦绝对是笑傲江湖的最后一个主角。
望着刘邦踌躇满志的样子,许多人心里倒是不舒服,觉得刘邦不过是个小混混而已,怎会输给英明神武、战斗力大爆发的项羽呢?
事实上项羽的失败决不是偶然的,刘邦的成功也是必然的,因为刘邦有着项羽所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脸皮厚是最值得一提的一点。
由于那时国势已定,完全无力再出兵南越了,于是他派陆贾到南越去,索性几个死马做活马医。
彭城之战在项羽生平的几场大战中是一个高光时刻,用上万名骑兵把刘邦将近六十万人打得落花流水,连刘邦老爹刘太公及其夫人吕雉也活捉。
但作为儿子兼丈夫的刘邦却丝毫不在乎此事,以至于项羽为刘邦抚养了两年有余的爹爹与妻子。
两军对垒时,项羽为使刘邦克服软弱无力,遂把刘太公置于高砧之上,威胁刘邦若非不降,必以大铁锅烹太公。
刘邦倒是嘿嘿一笑,说道:
我和羽俱背奉怀王之命,约作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者,幸得分我一杯羹!
这就意味着项羽和我奉命去楚怀王那里,曾约定做哥哥,我爸是你爸,你真要把你爸煮熟了,那就分我一杯羹了。
一说到这,几乎没有气到项羽,因为刘邦这么厚颜无耻了,项羽对他自然也就拿不出手了,而且以后刘邦在脸皮境界上修炼到了更出神入化的地步,项羽怎能成为敌手呢?
刘邦打败项羽成为汉王朝开国高祖皇帝后,身为爱喝酒好色的帝王,刘邦打心眼里看不起满口之乎者也,唯独还有个例外儒生。
群臣当着刘邦的面,总要冲着这儒生喊一声“万岁”.但刘邦已经习惯了,连羞愧难当,这儒生叫陆贾,那到底能干啥?
楚汉相争风云巨变之际,刘邦周围有一大批能干的人,特别是汉初三杰们,个个名留青史。
只不过在历史上,大家常常只会记住这些自带气场威风八面之人,却忽视了必不可少的小人物。
陆贾正是这样一位曾经远离权力中心的小人物,他也给汉王朝带来了边境上的安定。
他是汉初时楚国的一个人物,楚汉相争时作为幕僚跟随刘邦,诸多谋臣之中陆贾很不起眼,不过还好他能说会做,还被刘邦另眼相待。
每当难缠的王子想在身后阴刘邦一把时,陆贾就会站出来游说王子们,于是他就有了个极为著名的绰号:有口辩士,当然,这里的“口”也不仅仅是用来吃东西的嘴。
在项羽捉拿刘邦父老乡亲的时候,刘邦也曾经让陆贾游说项羽,心想不费一把兵一刀,让项羽吃瘪吧,结果陆贾自然是没得逞。
刘邦平局决定中原称帝,赵佗乘机南越为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但令刘邦始料不及,陆贾此次做得很漂亮。
陆贾来到南越后,看到赵佗很不礼貌地对待他,陆贾并不害怕,直接责怪赵佗数典忘祖、训斥他不讲礼仪、一点也没有中原出身应有的模样。
这一态度直将赵佗说得晕头转向,正当他犹豫之时,陆贾再次扯起楚汉争霸,以期使他意识到自己与汉王朝之间的力量悬殊。
赵佗闻之深受其害,遂表示愿服从汉朝约束,受封南越,向大汉称相,消息传回到朝,刘邦大喜。
陆贾立下赫赫战功,重返朝中,受刘邦册封为太中大夫,官职虽不高,还好能够频繁地出现在皇上的身边。
陆贾毕竟是一个读书人,每一次面见刘邦说事,都要援引《诗经》《尚书》这些儒家经典来加以论述,讲得刘邦不知所终,甚至对儒生们更反感。
有次,刘邦真的被陆贾讲烦了,于是向陆贾表白:
吾立即得于天下,读诵诗书何用?
陆贾一听,顿时也炸开了锅,向刘邦辩驳起来:
立即的天下能于立即治之吗?
此后陆贾更引经据典,由商朝谈起,直至秦朝兴亡之时,终于郑重地对刘邦说到推行仁义的重要。
无论刘邦是否听见心走,起码他认识到这儒生是不可以冒犯的,否则只会听它无休止地唠叨。
在陆贾冗长的议论面前,刘邦当然不可能不回应,他显出羞愧之情,于是命陆贾著书立说,要他探讨秦亡汉兴、天下兴亡的真相。
陆贾听了这番任命自然激动不已,终究还是一个文人,有什么特长呢。
所以陆贾就埋头写文章,连续写了12篇,每篇写完后,陆贾就把它呈献给刘邦,刘邦当众传看,大家看完,就在刘邦面前,向陆贾喊“万岁”。
刘邦倒是习惯了,陆贾这12篇文章很有深度,又是刘邦所谓“新语”。
或许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觉得奇怪,在我们的印象中,“万岁“明明是皇帝的专称,其他人敢用就只有死路一条。
例如北宋大将曹操利用从子曹讷,有一次喝醉了酒,就叫他万岁,但被举报了,直接遭到杖责。
那么群臣对陆贾说万岁时,刘邦又为什么反应不大呢?
这是由于汉初“万岁”根本就不是对皇帝的特指,而具有两个十分平常之意。
第一个含义指人之一百年,即死亡之雅称。
第二种意思表示的是欢呼,是一种感叹词,而刘邦的大臣对陆贾高呼“万岁“,就是在称赞陆贾写得好,写得深刻。
所以,当时“万岁“二字,听在刘邦心里,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至于“万岁”何时成了皇帝的专利,这要追溯到刘邦后裔汉武帝,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万岁一词因儒家尊崇而成了皇帝的专利。
在这之后,“万岁”二字渐渐变成寻常人无法染指、从而彰显其至尊与独特的御用专词——寻常人敢用,结局自然凄惨。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