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美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隐身战机。
苏联解体之后,原本就气焰嚣张的美国更是仗着自己拥有了新型武器,驾驶着隐形战机在世界各地横行霸道,不仅擅自闯入他国领空,还在四处挑起战火。
1999年5月8日,美国B-2隐形轰炸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致使3人牺牲、20多人受伤。
美国的无耻暴行直接激起了全体国人的怒海汹涛,规模宏大、声讨美帝的群众游行示威活动就此爆发。
彼时尚且年轻的吴剑旗同样愤慨不已,在心中暗自发誓道:
“我要将美国的飞机,彻底变成废铜烂铁!”
在历经二十年的奋斗钻研后,他终于兑现了当日的承诺,为我国打造出卫国利器。
吴剑旗
年少的梦想
1966年7月23日,吴剑旗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
他的父亲是上过战场、意志刚强的军人,同样希望儿子也是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特意给他取名叫做剑旗。
旨在希望儿子能够如同利剑出鞘,坚定地护卫祖国。
除此之外,吴剑旗的父亲极其重视儿子的爱国精神培养,自小就给他讲邱少云、黄继光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在父亲深刻的影响与熏陶之下,尚且年幼的吴剑旗便立下宏伟志向,想要成为对国家有用、为人民造福之人。
起初,吴剑旗的父亲想要将儿子培养成军人。
然而他随后才发现,儿子的体质稍弱,反倒有着极其聪慧的头脑。
自幼时和玩伴嬉戏玩闹开始,吴剑旗就展示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智商。
他不止脑子里有着众多的想法,而且动手能力极强。
在彼时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吴剑旗总是可以拿一些不用的材料,为自己造玩具玩儿。
除此之外,但凡是见到别人拿着什么新鲜玩意儿,他都能三下五除二把东西拆开,摸清其中原理后,再将东西完整地拼好。
凭借着天赋和努力,读书时期的吴剑旗在班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以至于连跳两级。
他对知识总抱着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当别的孩子都在为学习中的难题头疼时,他总会为能够挑战难题、获得新知而兴奋,为此他收获的知识也就更多。
1983年,年仅16岁的吴剑旗一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生的奋斗篇章,由此正式开始。
在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吴剑旗从未忘记过自幼立下的宏伟志向。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里从未有过一天懈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闲暇之余就泡在图书馆里不断地汲取额外的知识。
本科毕业之后,看着身边的同学们要么出国留学,要么就业入职,吴剑旗怀着明确的明标,继续到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而此时他所选择的专业,正是有关雷达技术研究的相关专业。
三年苦读之后,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纷纷向吴剑旗抛来橄榄枝,都想争取这个难得的技术型人才,开出的合同上都写着高额聘金。
然而吴剑旗对于这些合同纷纷予以拒绝,而是选择到中国的军工企业,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进行工作。
此时的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军工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定的选择
吴剑旗来到的研究所,负责钻研的正是与他专业对口的雷达电讯相关技术。
就在他参加工作的四个月后,震动世界的海湾战争爆发。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动用了F-117隐形战斗机、F-4C反雷达攻击机以及B-52C战略轰炸机等一系列先进的战机,对着伊拉克开启了狂轰滥炸模式。
伊拉克的武器装备在美国空军的精准打击之下自然是毫无反击之力,只能任由美军将其按在地上摩擦。
除此之外,美国隐形战机同样仗着不会被当时的雷达追踪到的事实,经常来到我国领空对我国战略部署进行侦查。
这无疑是对我国军事力量的疯狂挑衅,更是对我国主权的践踏。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吴剑旗随即意识到了,研制出反隐形战机的武器这一事项,务必要尽快提上日程。
彼时的隐身飞机是美国研制出来的新型武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自然是少之又少。
如果中国科研人士想要将这个武器搞明白,并研制出可以与之相对抗的武器,那注定是一条充满困难、艰苦卓绝的全新道路。
就在这个时候,尚且不到三十岁的吴剑旗站了出来,直接向上级递交了有关研发反隐身雷达的申请。
吴剑旗的此番举动使得国家有关部门的上层领导很是感动,随即对这项申请予以批准。
就此,由吴剑旗牵头组建的反隐身雷达研发项目小组正式成立。
然而领取任务需要的是勇气,真正担起担子则需要真本事和不惧困难的坚毅。
在项目组成立之初,吴剑旗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这个小组的人手首先就不够,他带领的不过是几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
这就意味着吴剑旗作为项目负责人,势必要付出格外的艰辛与努力。
最令人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那时谁也不曾对隐身战机有太多的了解。
彼时的隐形战机是美国独有的新式武器,我国并没有自己的隐身战机。
如果想要对隐身战机加以了解,只能去向美国问道,但是美国肯定不会将如此先进的武器卖给我国,更不会透露太多信息。
面对科研刚开头就遇到困难,吴剑旗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凭借自己的努力,对隐身战机的原理和构造加以钻研。
那时的他经常加班研读到深夜,将可以查到的有关隐形战机的资料都找出来仔细阅读,并且还将其中的重点都标注出来,以方便下次阅读查找。
彼时的吴剑旗经常去找我国研制隐身战机的科研人员,一起进行科研商讨。
随着钻研的深入,吴剑旗记录下来的笔记都已经是厚厚一摞,其中的字字句句都是他满满的心血。
最终,他摸清了战机之所以能够隐形的原因。
隐形战机有着两大特点,第一是飞行速度快,第二是有着特殊的材料。
而彼时我国的雷达虽然早就历经了几次更新迭代,也具备了更先进的技能,但是其监测范围还是过小,其发出雷达波也会被隐形战机外表上的特殊材料吸收或发散。
如果想要研制出反隐身雷达,那么就要对目前的雷达进行改进和升级,使得雷达具有更高更远的监测范围。
确定了这个科研思路的吴剑旗,随即开始着手对于我国雷达升级的研制工作。
然而在经过多种方式的改进和多种材料的实验之后,吴剑旗团队虽然对雷达完成了几次升级,使得我国的雷达技术更加先进,但是依旧达不到他预期的效果。
换句话说,此时他们研制出的新型雷达,在对抗隐形战机时并不具备过多优势。
彼时再度遇到困难的吴剑旗依旧没有放弃,他内心想着:
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为何不换条路走走?
全新的道路
经过慎重的思考和研究后,吴剑旗在一次科研研讨会上提出了他的全新方案。
只见他认真地说道,整个团队准备将研究方向转到研究米波雷达。
谁知当吴剑旗说出这个想法后,在座的业内人士纷纷对他的想法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种技术研究毫无意义,只是在浪费国家资源。
原来彼时雷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波雷达,而米波雷达是在二战之后就被主流抛弃的技术,他本身具有很多缺点,例如探测精度低、全天候工作能力差等缺点。
拿过时的、已然不是主流的技术来对抗新式隐身战机,这不就是在开玩笑吗?
然而吴剑旗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米波雷达固然有很多缺点,但它也同时具有显著的优点,那就是米波属于长波,能够有效规避隐形战机的特殊波段。
就这一点来看,就不能够放弃研究米波雷达的道路。
虽然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但是吴剑旗还是带着团队,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研制米波雷达的道路。
科研无疑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苦的道路,而不被业内看好方向,则带给了吴剑旗更多的压力,同时也给他引入了莫名的动力。
彼时整个团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对着老旧的米波雷达资料开始步步探索,从中发现新的生机,从而探索出新的可行思路。
因为科研任务很是繁重,吴剑旗常常是每天最早到达实验室的人,也是最晚离开实验室的人。
有时候仅仅为了一个数据,他就能琢磨上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除此之外,吴剑旗团队没有模型可以参考,只能克服困难,在计算机资源缺少的年代通过大量测算进行建模。
团队成员先是完成对理论的攻关,随后又通过不断地努力,一步一步将理论变成现实。
在此期间,吴剑旗还需要带领团队到偏远的地方展开实地试验。
有时候他一连几个月都无法回家,饮食和生活条件都相当艰难。
有些实验环节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每到这个时候吴剑旗都会要求自己第一个上,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再让大家参与。
1999年,吴剑旗通过电视报道和新闻消息看到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隐身飞机轰炸的消息,内心的愤慨之情使他不由落泪,直接将自己关进了实验室。
那一次,他整整在实验室夜日继日地连续工作三天,甚至连一顿饭都没有安稳地吃过。
吴剑旗的妻子对他的状态很是关心,劝他工作哪怕再重要也要休息。
然而这时吴剑旗却心怀伤感地说道:
“我们的工作还是做得太慢了,必须要加快实验的步伐。”
正是因为心怀如此壮志,吴剑旗带领团队,硬是将一条荆棘之路踏成坦途。
持续的奋进
2005年,一款三坐标雷达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正是吴剑旗团队的科研结晶。
众人在看到这款雷达后都感到十分震惊,任谁也想不到吴剑旗真的一直在钻研米波雷达,并且已经研发出了成果。
而在此后的七年时间里,吴剑旗团队一直没有停下继续科研的脚步。
最终在2012年,吴剑旗团队完成了反隐身米波雷达的一级设计定型工作。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反隐身米波雷达。
这台雷达的横空出世,代表着我国已然掌握了独立研制反隐身雷达的技术,帮助我国军事在这一领域完成了“弯道超车”。
就在吴剑旗团队研制出这款反隐身雷达的第二年,这款雷达就有了展现实力的机会。
2013年,美国空军飞行员驾驶着隐形战机F-22来到我国南海领域。
就在他们企图再次像之前一样大摇大摆地从我国领空飞过,并对我国军事机密进行窃取的时候,他们的动向和行踪已经成功被反隐身米波雷达监测到了。
我方部队发现了F-22的信号,便立即对美军进行警告和驱除。
在听到我军的喊话声音后,美军纷纷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他们想破头也不明白为何自己的隐身战机失了灵,居然被我国的雷达成功捕获?
此后他们再三妄图进入我国领空,但每一次都被反隐身米波雷达精准捕捉。
直到那一刻,美军才懂得我国已经拥有了能够与隐身战机相抗衡的利器,在中方的严正警告声中,灰溜溜地撤出了我国领空。
吴剑旗团队研制出的反隐身米波雷达,成功打败了美国空军所骄傲的“隐身神话”!
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吴剑旗终于兑现了当年的承诺,让美国飞机变成了破铜烂铁,使得他们原形毕露、无处可遁!
尾声
2021年11月18日,吴剑旗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面对之前取得的成绩,吴院士总是一副谦虚温润的样貌,对于自己做的工作,他有着如下总结:
“雷达科研,关系国防大业,我们的担子就是责任,应该敢于挑担子,时刻冲在前面。”
同时他还鼓励年轻人要敢于走新路,“走别人的路,永远无法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提倡在做科研时要锐意创新,保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作风。
纵然现在吴院士很快就要步入花甲之年,但是他仍然坚持带领团队一心扑在国防事业第一线,说自己还有最起码二十年的时间可以给祖国做贡献。
坚守使命、守望蓝天是吴院士永远的初心,他将终其一生奋战在科研道路上。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吴剑旗学士一样的科研人员,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坚持为祖国做贡献,我国当下之才能够拥有如此强硬的军备力量,才在国际社会具有话语权和底气。
这些科研人士是祖国真正的脊梁,是我们应该铭记和学习的对象!
这才是国人应该追的明星。
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