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镇的民间文艺
骨牌灯舞
明清时期,夏镇、南阳与扬州、镇江并称运河四大重镇。部城商贾云集,一派繁华。山西钱庄、徽州会馆等商务机构有数十家,部城小闸口成为方圆百十里内物资集散地以及文化交流的中心。
清同治年间,小闸口的搬运工人也组织了玩相的队伍。每逢新春佳节、元霄灯节和庙会,特别是丰收年景都要拉起队伍上街表演,给百姓生活平添了无限的欢乐。这时在小闸口停航休息的扬州大船帮的船工,也到部城里凑热闹、看玩相的,同时也把扬州骨牌灯的技巧带来了。为了得到舞灯真谛,当年部城人王玉璞自费到扬州学技艺,以完善部城骨牌灯舞。骨牌灯舞用32张仿制骨牌组成,灯框由芦苇扎制,然后用白纸糊成80x40x30厘米大小,由16位扮成各色历史人物、身着戏装的演员,演绎出一场场气氛和谐、欢乐的场面,往昔骨牌灯里装有蜡烛,后用电池灯,如在夜间表演,里面灯会亮起,如同耍龙灯一样好看,故称骨牌灯舞。其表演项目有圆场、乌龙阵、扇阵、车轮滚滚阵、蛇形阵、双卷阵、配牌、蜈蚣阵、双四门、单四门等。跑四门舞灯时要舞出龙抬头、泰山鼎立、八方进财、四季平安的架式。舞灯时要有打击乐器和唢呐伴奏。在舞灯后演出自编自导的节目,如《猪八戒背媳妇》《回娘家》《抬花轿》《锔缸》《花鼓》《花船》等,均为当地诙谐幽默的民间戏曲小调。以往文艺队的活动经费多为大伙筹集。
骨牌灯舞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流传过程中,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色,充分显示出它那朴实的民俗性、独特的技巧性和精美的艺术性。骨牌灯舞所蕴涵的历史、审美、寓教于乐的价值,对弘扬灿烂的民间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骨牌灯舞在“文革”时期停演,后曾将骨牌灯改名为“标语灯舞”。如今,在村里一些热心老艺人操持下又恢复骨牌灯舞,除保留原来的节目外,又增加了小调,重新填词,演唱本地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受群众欢迎。
来源|《运河古镇部城》
编辑|苏平 卜玉叶
审核|刘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