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军迷的心目中,我军的五位统帅级将领“彭林刘徐粟”,最能打仗都是公认的。
这五位将领的排名却一直都有争议,我今天也谈一下我的个人之见,为这五位统帅,做一下我心目中的排名。
第五:刘伯承、
刘帅是这五人中,年纪最大的,同时也是资历最老的。
刘帅,在1926年就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军长,他是一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放下荣华富贵,以军长的资历入了党,后来又到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刘帅1930年回国,回国后担任红军的总参谋长,又在长征途中率领部队抢占安顺场,抢渡大渡河,让红军转危为安。
在抗日战争中,刘帅所率领的129师,取得的战功是最大的,歼灭的敌人也是最多的,只是由于和日军相比,实力相差悬殊,故而都是小规模的战斗。
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是最早取得大胜的,我军将领。
先后取得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胜利,歼灭敌军六万余众,间接帮助了我方签订双十协定。
又在1947年执行中央的指令,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千里跃进大别山,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极富战斗性的口号,鼓舞部下。
不但在大别山中立住脚,还牵制住了敌人33个旅的部队,在10个月的艰苦奋战中,歼敌30余万,又在随后的淮海战役中,在华野的协助下,全歼了黄维兵团。
第四位:林彪
我把林彪排在第四位,可能会引起很多的非议,很多人都把林帅当成军神一样对待,认为他是我军最能打的,但在我这个排名中,他却只能排在第四。
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在红军时期,他是在1932年才独当一面,成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在历次反围剿的战斗中,以及红军长征途中的阻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都是在中央的统一指挥部署下的作战,并不是自己的独立作战,故而要打一些折扣。
在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多人。这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
也使中外的政治人物都认识了林彪,知道了林彪。都知道在中共的这边,有一位军事指挥天才叫林彪。
但很可惜,林彪因为一次意外,被阎锡山手下的士兵误当成日军击伤,去苏联疗养,错过了抗日战争中出彩的机会,直到解放战争,林彪才重新挑起大梁,进军东北。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军的五大战区中,林彪的战区,除了刚开始进入东北,与敌人的兵力相近以外,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林彪所属的部队,一直是五大战区中,唯一一个我方兵力始终优于敌方的战区,故而降低了指挥难度。
虽然也取得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辉煌战果,但与同时期的彭德怀、徐向前以及粟裕相比,却要逊色很多。
虽然在辽沈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林彪取胜两次,但这都是在,我方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对敌进行的决战。虽然战果辉煌,但是却都是顺境中的战役,说服力不够。
本来在朝鲜战争中,主席是属意林彪当统帅的,只可惜林彪或因身体原因,或其他原因,没有去到朝鲜前线,错过了使他进一步成为军神的机会,可能是他军旅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第三名:徐向前
排在第三位的人,我认为是徐帅。徐向前元帅是毕业于黄埔一期,但因为他的性格谦和内敛,使他在星光璀璨的黄埔一期生中,并没有大放异彩,没有引得我党和蒋介石的注意。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徐向前在被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时候,由他亲自创建了,红四方面军。
在他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了红军中兵力最多,战斗力也是最强的部队。
同时,他还创造了红军时期的最大战果,在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粉碎了敌20余万人的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绩,足以说明他的指挥大军团作战能力。
红四方面军,也是我军出将军最多的部队,总共出现了少将、中将,700多名,也可见徐帅带兵的能力之强!
徐向前在抗日战争中,因为身体原因和其他原因一直担任副职,直到解放战争中才重新又回到了指挥岗位。
他率领完全由民兵和二线部队,创建起来的兵团,在临汾攻坚战中,以6万兵力,全歼了阎锡山的10万多守军。
又在接下来的太原战役中,一举攻克太原。让盘踞在山西40余年的阎锡山,丢了老家,灰溜溜的退到了台湾。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中和红军时期的战绩,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天才。可惜他因身体健康原因,没有创造更大的辉煌。
第二位:彭德怀
排在第二的是彭老总,彭总在各个不同时期,都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比如在红军时期,在井冈山红军最不利的时期,他作为断后留守部队,掩护整个红军主力撤退。
彭总率领部队在1930年,一举攻下了长沙城,创造了红军时期,唯一一次攻占省城的记录。
彭总,总是把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留给自己。在红军时期,红三军团经常被作为殿后部队,阻击几倍十几倍的敌人。又主动在部队整编时期,主动提出解散红三军团,主动让位,不计较个人得失,显示了他的高风亮节。
在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作为八路军的副总指挥,指挥了诸多的战役及战斗,最著名的一次是,他领导并指挥的百团大战,歼敌2万多人,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规模最大,也是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
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毅然接受了保卫陕北的任务,率2万余众,与胡宗南的23万精锐兵马周旋,并接连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三次战役的胜利。
不但牵制住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队,还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取得胜利,最后赶跑了胡宗南,解放了整个大西北。
彭德怀最让人称颂的事,还是他入朝作战。他接受了中央赋予他的艰巨任务,在别人不敢担负起这样重任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担负起,志愿军总指挥的重任,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终于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迫使美军签署了停战协定。
这一战打出了军威、国威,是我国的立国之战。仅凭这一战,彭总就足以成为,我军最卓越的将领之一。
第一名:粟裕
最后说一下我军的战神粟裕,粟裕这个名字,原本是让人陌生的,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他在建国以后,很多年都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所以使他的很多战功不为世人所知,直到近些年,对粟裕的正面描写才逐渐多了起来,越多的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越觉得粟裕的伟大,他和韩信一样,是兵仙级的人物。
在红军时期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由于职务的原因,虽然也参加并领导了一些战役,但并不被所有人知道,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才大放异彩。
像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七战七捷,3万对敌军12万人,不是能不能打过的问题,是很多将领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撤退的问题。
而粟裕不但敢与优势敌人作战,而且以区区3万兵力,创造了歼敌6万余人的辉煌战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里,他又用短短三天的时间,吃掉了李仙洲五万兵马,气得王耀武跳脚大骂,李仙洲是饭桶,就是5万头猪,共军三天也不能捉了去。
孟良崮战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让人惊叹粟裕用兵大胆之余,更让人感叹的是,他的计算能力,以及临场指挥能力都非常人可比。
在解放战争中的转折之战,豫东战役中,更是让主席兴奋的说,我们已经越过了山坳。
这一战,惊险无比。刘伯承看到以后也不禁叹服说,“这样的仗我打不了”,林彪也说,“粟裕尽打神仙仗”。
豫东战役,不能不说是一场险仗,粟裕取得最后的胜利,有侥幸之嫌。但也不得不说,粟裕在险境中,逆境之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以才能最后险中求胜,实现了全军的顺利撤退。
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之中,华野和中原野战军,协力用60万军队战胜了蒋军的80万军队,成为了经典战例。
综合来看,我军所有将领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粟裕排名第一,当无异议。
个人非常同意小编观点[点赞]
比较客观
彭老总不第一,天理难容
第一应该是彭老总
连元帅都末评上还怎么比
东北野战军真的是打的富得到处流油幸福战,真正硬刚只有廖耀湘新6军一个主力精锐军,其余都是编师,国军至少5大精锐都被粟裕将军拖在华东战场上,打了个小城市四平,却打了非常艰难,被打了找不着北,东北用的武器,攻坚炮火重武器,特种兵部队都是顶级,兵员最多,集中我军几乎最优秀战将和各级将领,中央几乎派出最优秀高级高层领导层支援东北,前有陈云,彭真,后有高岗坐镇…,两大元帅坐镇,留苏最优秀武器兵种将领派往东北,先后刘亚楼,卢冬生,朱瑞…,五个大将级别坐镇前线指挥,程子华,黄克诚,谭政,肖劲光,朱瑞,后方更是具有东北大量遗留大型兵工厂,充足供应前方,更是把三野我军国宝级武器专家,号称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去支援东北,大量解放区,物产丰富后勤兵员,兵运保障,几乎不用一个国民党俘虏兵,对比华东野战军经常打大型攻坚歼灭战,大规模团灭国军精锐,自身损失减员也多,后方根本来不及补充兵员队伍,只能靠改俘虏兵补充兵员战斗力…对于迟迟不敢打一座没有什么战斗力国军孤城长春,而华野对大城市开封是毫不犹豫直接捅了马蜂窝,济南更不在话下,攻下锦州城,有一半功劳应该是算在中央统战部成功策反侯镜如10多万部队帐上……
关键是粟大将指挥的战役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即使象皖南事变,新四军受到国军重兵伏击,粟裕认为只要精细谋划,指挥得当,冲出国军包围是有很大成箅的。而且在苏北指挥部接到军部电告后立即判断行军队列不对。粟裕将军的指挥艺术不要说当代军事家,就是放眼世界也冠绝古今
硬充大瓣蒜!应该放尊重点!将比帅强?哪来的道理?
粟将军真的很能打!名符其实
刘林栗徐彭
外行
国际上认可的新中国军事家:粟裕、刘伯承、林彪、彭德怀
你伢儿不懂别卖傻胡说一起
“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是战神林彪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当时技术条件的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本来应该由师、团一级,至多不超过军一级的军事主官概括总结出来,却有劳他这位总司令来完成这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在他沉默寡言、惜言如金的背后,对这些战术原则的贯彻却长了一张“婆婆嘴”。四野部队中的同质化、均质化现象相当突出。其实,六大战术原则中,只有“三三制”是纯战术的,其他则偏于战役,当然是在战术基础上的战役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彪还是中国现代战争意义上的“大数据”鼻祖:攻击锦州能把兵力配置精细化到营一级;在胡家窝棚的仓促遭遇战斗中,仅仅根据战斗缴获中:被俘人员官兵的比例(官>兵)、长短枪的比例(短>长)即推断出此地为敌人的高级指挥机关。这些功力恰与40年后,以色列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在《战争指挥》里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这种实力和战功,即使受他“叛逃”事件的影响,在历次裁军中,四野部队得到保留的最多,重点建设的部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