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土木工程师跳槽后的见闻:连流浪狗都不放过(四)

温州故事大叔 2025-04-03 17:08:54

(连载故事,情节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下午,方科长带着汪工来到了工地现场。到了其中一个项目部的现场,汪工大吃一惊。

到了一处项目部,发现这个项目有四个房建项目外加两条道路。两条道路虽然已经通车,但是都才完成半幅路面。完工的半幅道路挨着商品房地块,未完工的半幅道路都挨着安置房地块,坑坑洼洼,一片狼藉。

安置房项目与商品房项目的地块虽然犬牙交错,但是一眼看去泾渭分明。商品房项目大楼无论是脚手架还是安全网,比安置房项目都要来得整齐规范。

看到这样大的反差,汪工想起自己刚到房开公司上班时,当初带着他的工程部经理告诉他,在施工现场,如果看到场景乱糟糟的,影响观感,那这个施工单位一定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和违反施工规范的行为,如果长期不整改,那这个工程的质量也就如此。

经过多年在建筑工地的摸爬滚打,汪工现在只要在施工现场扫上一眼,就知道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还是追求施工管理水平的。通常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经理,在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是能少则少,按照最低标准来。而头部房开的管理要求,往往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两人到了另一处项目部后,发现现场情况更差,施工地块紧挨着拆迁地块,拆迁地块相邻的施工围墙有好几处有缺口,从缺口可以看到地块内的残砖破瓦,显然地块里,拆除的建筑废弃物还没运走。施工现场也没有硬化,场地内露出大半个基坑,基坑旁的施工便道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泥浆,根本无法行走。

施工大门也随意敞开着,入口处清洗车辆的洗车池的水,和泥浆差不多,进出的车辆也没人冲洗。

让汪工感到诧异的是,工地门口竟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正踮着脚向工地内张望。如果不是道路泥泞,汪工怀疑那位老人早就走进去了。

方科长,看到那位老人,赶紧走向前,说:“王老伯,你怎么又来工地了,大门口经常有渣土车出入,很危险的。”

那位被称为王老伯的老人,看到方科长,没有好气地说:“你说说看,你这安置房什么时候能完工呀,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住得上吗?”

方科长,笑着说,“能住上,能住上,你先回家,不要站在这里了,把自己身体养好最重要。”

汪工心想,这项目限高100米,建的都是32层的高楼。现在才刚刚开始挖土方,如果都顺利的话,估计还要一年半才能完工。

支走王老伯后,方科长苦笑着对汪工介绍,王老伯的房子早在五年前就腾空拆除了。腾空后,王老伯拿着过渡费,租别人的房子住。可没想到,在外才租了一年,就查出来得了癌症。虽然手术很成功,王老伯身体恢复得也不错,只是房东知道王老伯得癌症的消息,便说什么也不把房子租给王老伯。生病后的王老伯很难再租到房子,想借住在儿子家。没想到,儿媳妇却坚决反对。

儿子好说歹说,媳妇才答应让王老伯住进他家,前提条件是安置房办理房产证的时候,要直接把产权办理给他们。王老伯住在儿子家,整天还要看儿媳妇的脸色,只要有空就到工地现场来转转。恐怕来工地的次数比方科长还要勤快。

离开了这个项目后,两人来到了第三个项目部。这个项目的房建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工,只有附属绿化还没有完工。外墙的颜色与旁边的商品房相似,乍看过去,以为是一个楼盘,只是商品房用的是干挂铝板,而安置房用的只是简单的涂料。

这个项目还包括两条市政道路,看上去这两条道路刚完工不久,道路标志性白得像刚刚贴在地上的白纸。只是,让汪工感到奇怪的是,道路上的摊铺的沥青集料看上去却没那么细密,而且沥路面看上去毫无光泽,也不像其他新路面那样看上去黑黝黝的。

看到汪工盯着沥青路面看,方科长像知道了汪工的想法一样,立刻一五一十地与汪工说了这半年来发生在这条路上的故事。

(未完待续,情节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0

温州故事大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