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背后的文化传承与情谊》
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珍贵的瞬间被定格,成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幅扇面背后的故事。
1987 年,岁在丁卯冬月,曾景充于羊石写下了“右录高丰丈诗为荣锦先生清娱”。这看似简单的一行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情谊与文化底蕴。
高丰,广东省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一生节衣缩食,凭借并不丰厚的收入,积累了过万件的艺术品收藏。这是何等的执着与热爱!他先后在全国举办过九次藏品展览,每一次展览过后,都慷慨地将不少藏品赠与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总数超过 6000 件。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1987 年 10 月底,胡荣锦跟邓致群前往荔湾龙津中路梁家里七号的“补缺楼”拜访高丰,约其为杂志写“忆我少年时”的稿件。11 月初,他们又到执信中学旁的眼科医院取得高丰儿子的抄写稿,可惜因写得板直,未能采用。但高丰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08 年 4 期《文话荔湾》对他进行了介绍。
其间,胡荣锦多次拜访高丰,高丰主动找曾景充写书法给胡荣锦,所写皆为他的诗。比如“磴道攀登屐印苔,秋窗轩敞为谁开。去年道士曾相识,今日高郎又再来。”这诗句中,仿佛能看到高丰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扇面,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份深厚情谊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了高丰先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无私奉献,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荣锦、曾景充等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扇面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
总之,这幅扇面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