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温暖的音乐综艺,却让人情不自禁「冷眼旁观」

ECO新势 2018-08-09 14:36:36

经常在荧幕中审视青春,难免会对青春产生误判。

透过一个个青春题材的音乐综艺,绝大多数人会认为青春就等同于天籁之音,等同于热血与激情,等同于友情的光芒,等同于所有光鲜亮丽的事物。

但这并不是青春的真相。

不过,或许在揭露青春真相前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理解青春,究竟对我们有何意义?

其实答案早已经写在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认识你自己」 。

偶然间看到一篇自媒体文章,批判《这就是歌唱·对唱季》的某位选手为绿茶婊。原因是这位学员在自由挑战环节「棒打鸳鸯」 ,向一组已经结成CP的女选手发起挑战。而这位选手不是别人,正是和她同来参赛的好闺蜜。结果傻白甜闺蜜直到上台接受挑战时还一脸懵逼,心态全崩的她梦游般的输掉了PK。

试看了两集后才发现,类似的情形在这档综艺里竟然是一种常态。为了留在舞台,很多选手花式杀熟、自我PR、对「心动嘉宾」 投其所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音乐特质…结果,鹿晗李荣浩罗志祥几乎成了配角,只能看着年轻人疯狂加息尴聊几句“这个唱的也不错哦...”

音乐综艺看过不少,开场就求生欲爆棚的无人能出其右。

有一个女选手叫李明烨,她出场时就说:「我不擅长去做争啊抢啊之类的事情。但既然这是规则,没有办法…」

随后她念出了一个男选手的名字:田庚骏。然后如数家珍的介绍起这位男学员的优势。

果不其然,场外另一位选手孙楚雯心态又崩了。原来李明烨之所以选择这位选手,完全是从孙楚雯这里听来的。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防火防盗防闺蜜?可似乎还不足以解释这份没来由的求生欲。

风靡国内外的吃鸡游戏几乎无人不知,据说这类游戏的灵感来自日本恐怖电影《大逃杀》。在这个扭曲的世界观下,柔弱害羞的女中学生可以转眼变成让成年人都震惊的恶魔,只为活到最后离开这里。是规则把人变成了恶魔,还是规则照出了隐藏在人心里的恶魔,仁者见仁。

这大概就是有关青春却始终没被捅破的一层窗户纸:当青春无所保留时,意味着更猛烈的求生欲。

赛制和规则正是这档综艺的调味剂。自由组队期间选手们即兴发挥,不用过度在意音准与音色,也没有了明星导师们家长式的点评,一切以吸引到「另一半」 为目标。实力强大的选手渴望找到强强联合的机会,自知水平有限的选手则发挥自己在性格、兼容度方面的优势…不自觉的,所有年轻人开始展露出最真实的自己。

既有亮点,也有瑕疵,还有的让人不寒而栗。

在青春的命题下,比丛林法则更重要的学问,就是理解丛林法则的局限性。

新锐明星与年轻企业家经常会在聚光灯下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成功的是你,而不是其他同龄人?」

天赋?努力?实力?运气?

答案千奇百怪,但谁相信谁就输了。

2017年,好脾气的罗志祥在一档综艺上爆豆了。前因后果已经没有讨论价值,但他含泪飚出的一段话值得回味:「我也是苦过来的人,我懂她们的心情,她们要舞台,现在没有舞台了!」

是优胜劣汰,还是天道酬勤?

几乎所有青春励志类综艺都倾向于「以优胜劣汰为结果导向」 ,同时照顾到「天道酬勤者」 的情绪。

当然,这无比正确。但是在现实中却不堪一击。

《这就是歌唱·对唱季》有一个特别邪门的地方:有些吃瓜群众眼里的「弱鸡选手」 成功组队,也有实力唱将被迷之弃选。原因就在于,有的选手为了提升CP的战力频繁更换搭档,也有选手执着于先来后到这个「死理儿」 。诚然,万一哪个大神死磕另一个大神寻求组队,而「被追求」 的一方死活不答应,唱得再好也要被淘汰。

就像对唱选手阎妍。实力全场公认,可惜选错了人。

荧幕上从来不缺黑色幽默,缺的是在黑色幽默中找到自己的剪影。

就好比,暴力减肥不一定就会像小猪一样走向人生巅峰,却大概率把自己搞出一身健康隐患。就好比,执着于逐日的夸父最终力竭而死,只留给世界一个精神隐喻。

当强者离去弱者留下,而其中却毫无逻辑可寻时,于是那个深邃却经久不衰的问题又回来了:既然努力不能确保成功,不努力也不会百分百扑街,那么努力的意义何在,为何不轻轻松松做一条咸鱼?

大概如奥修所说,逻辑总是走到极端,而生命从来不这样。一个逻辑的头脑就是这样渐渐变成死的;不要下结论。要不带结论地生活,那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在中间,而中间就是平衡。

青春最需要被理解的就是一种平衡的哲学,而不是寻着前人的气味找出某个百试不爽的成功方法论。其实这个结论并不残酷,只不过被长期掩埋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表演型综艺里,重见天日时有些刺眼。

音乐综艺当中最不缺肤白貌美的金童玉女。但即使是他们,到了这个舞台也不能免俗的开启了Battle模式。

有些选手前脚还在抱怨赛制残酷,后者就化身执刀人。

需要达成共识的是,无论对唱的选手外表看起来多么稚嫩,他们的Battle意识都是最顶级的。在初选阶段,选手们除了利用赛前搜集到的信息武装自己外,还会在选歌上面费尽心机,甚至通过选歌暗送秋波。即使面对自己的挚友和闺蜜,他们也会像战士那样不留情面的用声音挥砍厮杀。

几轮Battle下来,很多选手都泪洒现场。倒不是他们有多么惋惜离开这个赛场,而是没有想到:自己认为在这里最值得依赖的人,居然也是为自己故事写下句号的人。虽说是比赛竞技,却还是让人不禁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残忍的对待朋友,对待被自己换下的搭档,对待自己的内心?

生活没有「大团圆」结局,但每个人都会在结局里看清自己离终点的距离。或许这也是Battle的意义。

当比赛进入组合选歌阶段时,答案更明显了。很多在抢人环节处处强势的选手开始有意识的着眼于大局,甚至放弃自己的某些音乐特质,向CP的完整性妥协。对于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来说,Battle可能不是针对某人发起的挑战,也不是不择手段走向终点的媒介,而是一次全方位的自我解剖。

听人说,年轻人不把自己逼到绝境,就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是谁。

但是假如,身处绝境的自己变得和「从前」面目全非呢?没经历过的人不可能知道答案,经历过的人也不可能把答案公之于众。于是,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还在继续寻找答案。

聚焦内容本身,刚刚两集的《这就是歌唱·对唱季》没有出现任何一首惊艳的对唱歌曲,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档下饭的暑期档综艺,它却给予我们一个从现实主义重新审视「青春」的视角,也算有趣。

0 阅读:0

ECO新势

简介:与你息息相关的新经济与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