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之初,在汴水被徐荣击败,到去世前一年,在汉中被刘备击败,曹操,一辈子都在东征西战。
曹公手下,名将如云,难道曹操就不能让手下帮忙出去打吗?为何他总是非要亲自出马呢?
曹军众将的统帅之能说句扎心的话,曹操手下的将领虽然都很有本事,但是,却都与曹公本人有不小的差距,并不能很好的独当一面。
这一点,曹操的对手们说得是很清楚的。
1、贾诩之论。
大家都知道,曹操与张绣作战期间,贾诩曾经牛了一把!
当时,曹操撤军,张绣要去追,贾诩认为追击必败,张绣不听,非要去追,结果果然惨败;此时,贾诩又建议张绣马上再去追!张绣听从贾诩的意见,果然占了便宜!
战后,张绣询问贾诩:您怎么算得这么准呢?
贾诩就表示:将军您打仗,不是曹公的对手,而曹公的手下,又不是您的对手!曹操刚退兵,肯定自己亲自断后,您去追,自然要失败;曹操在击退您以后,一定留下手下将领断后,您再去追,肯定能赢!
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三国志.贾诩传》
显然,贾诩明确说出了这么个关系:曹操>张绣>曹军其他将领。
2、法正之论。
而另一位顶级智者法正,也提出过这样的说法。
法正建议刘备发起汉中之战时,就指出:曹操在后方不能来,留下夏侯渊、张郃坐镇汉中,“策(夏侯)渊、(张)郃将略,不胜国之将帅”,机不可失!
此时的夏侯渊,刚刚“虎步关右”,而张郃也是“五子良将”中的佼佼者,此二人,分别是“诸夏侯曹”与“五子良将”的优秀代表,法正却直接指出他们的将略“不胜国之将帅”!
3、刘备之论。
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果断发起汉中之战,果然取得了重大胜利。
曹操来攻时,刘备信心满满:虽曹公亲至,无能为也!
而在19年前,刘备又有过另外的表态。
当时,曹操在俘虏了刘岱之后,对他说:像你们这样的人,就算再来几百个又怎么样?要是曹公亲自来了,胜负才未可知!
显然,在刘备口中,刘备一直认为:只有曹操,才是自己的对手!
4、魏延之论。
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时,刘备询问魏延防御思路。
魏延就表示:曹操亲自来,我就为大王阻击他!曹操要是派个什么大将带十万之众来,我就为大王吞掉他!
显然,综合曹操对手的评价,曹操手下的将领,确实军事才能皆不及曹公。
如此,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还得曹老板亲自上呀!
曹操手下独对强者时的战绩:确实不行而曹公手下大将,在稍微独当一面时的战绩,都验证了贾诩、法正等人的说法。
1、夏侯惇。
夏侯惇是最早开始独当一面的大将。
然而,他的战绩,实在有点惨不忍睹。
(1)、守兖州,被吕布所破。
曹操征兖州时,夏侯惇留守濮阳。夏侯惇先为吕布所败,后又被挟持···
(2)、助守沛,为吕布、高顺所破。
(3)、屯叶,在博望坡为刘备所破。
2、夏侯渊。
夏侯渊的独当一面,效果是相对比较好的。
“虎步关右”,十分精彩。
但是,那实际上主要是收拾分散的敌人,并不是与敌人的主力兵团对抗。
后来,守汉中,与刘备的主力兵团对抗,兵败身死。
值得一说的是,即便夏侯渊已经是独当一面取得过较大成绩者,在其死后,被曹操下了“白地将军”、“本不知兵”的评语。
3、曹仁。
曹仁,是战绩最好的一个。
但是,即便是曹仁,在遇到周瑜、关羽这样的对手时,也还是显得有点吃力。
赤壁之战后,曹仁守江陵,最终失守。
襄樊之战时,曹仁守襄樊,被关羽牢牢压制。
虽说曹仁最后凭其坚忍守住了樊城,但是,他仍然犯下过严重错误!
于禁被“水淹七军”,虽然是山洪暴发的结果,但是,与其驻地有误是有关系的!而安排于禁等人驻地的,正是曹仁!(见《三国志.庞德传》)
4、曹洪。
曹洪独当一面,战绩就更弱了。
曹操派他率军去迎汉献帝,结果被董承和袁术的军队阻拦,不能通过。
曹操派他去讨伐张绣,结果,被张绣大败,退回了叶。
总体来看,曹操委派将领独当一面,确实很多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他们需要应对张绣、吕布、刘备、周瑜这种级别的对手时,确实都很吃力!
上下相疑之秋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
曹操认识到:当时,正是“上下相疑之秋”。
曹操待手下将领,是小心翼翼的,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只赏功不罚过,生怕别人跑了。
曹操在击败袁绍后,缴获了众多书信,都是手下与袁绍暗中联络,给自己留后路的证据!
曹操不敢深究,一把火烧掉了,还为众人开脱:当时我自己都没有信心,何况别人呢?
如此,曹操既要用人,又要控制风险,自然不敢将军权委托于人!
沉痛的教训曹操遭到过的背叛,实在是太多了。
1、陈宫、张邈之叛。
张邈,是曹操的老朋友。曹操甚至还对家人表示:自己如有不测,你们去投奔张邈!
陈宫,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助手。曹操对陈宫,“待之如赤子”!
曹操能入主兖州,靠的正是陈宫、张邈及兖州大族们。
然而,陈宫、张邈,后来带领兖州大族集体背叛曹操,险些使曹操的事业失败!
2、刘备之叛。
刘备投曹公期间,曹操对他“出则同车,入则同舆”。
可以说,得到类似待遇的,除刘备外,就只有郭嘉了。
然而,曹操让刘备带兵出征,刘备则据徐州,叛了曹操!
创业早期吕布袭兖州,使曹操险些“团灭”;官渡之战前刘备反徐州,使曹操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可以说,曹操两次重大危机,都与叛变有关呀!
3、荀彧。
荀彧,没有背叛曹操,然而···他证明了曹操的处境!
荀彧,是曹操的头号助手。
曹操出征期间,荀彧多次坐镇许昌!
不过,由于反对曹操进为魏公,荀彧与曹操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终荀彧“忧死”了!
荀彧的经历说明:即便是全心辅佐曹公,与曹公关系如此紧密者,也会因为复杂的政治原因而走到曹操的对立面!
荀彧,最后是以直接反对的方式摊牌的!
以荀彧的谋略,以及他长期坐镇后方的机会,倘荀彧选择“玩阴的”,那曹公恐怕已经···
这表明:曹公的处境是极为危险的,他与汉室之间,与世家大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一直都在高风险状态!
曹公能应对错综复杂局势的,唯兵权!
军权,当然片刻不能假手于人呀!
曹操的对手,是很厉害的。
因此,为了战胜攻取,保证作战的胜利,曹操总是要亲征。
曹操所处的环境,是极为复杂的。
因此,军权片刻不能离手,曹操自然总是亲自出征!
客观来说,曹操如此做,确实控制住了风险,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只是···如此依靠自己的个人才智,始终是不够的!
刘邦有韩信,李渊有李靖,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自古平定天下者,都需要杰出统帅相助!
曹操虽然神明英武,用兵仿佛当年孙吴,但是,终不能统一天下,与此恐怕是不无关系的!
第一曹操有进取心,第二曹操有军事才能和经验,第三是怕军权旁落。晚年的曹操变得保守了,就不亲临战阵了,司马懿和刘晔劝他拿下汉中后乘势攻打益州,他就没听。
[得瑟]废话,就凭曹操的发家史敢放兵权下面反他都能自带正义使命感,
曹操是帅才,他手下将勇少某,将才居多。江东吕蒙、陆逊都是将帅之才包括后期司马懿。
曹公一生效法申商韩白,犹喜亲统大军纵横捭阖,自是乐在其中
打天下你得亲力亲为,李渊自己当皇帝让李世民去打天下,最后什么结局?下边的人都不认你这个老大,因为你没有在一线督战,看看魏晋南北朝那些开国的君主,哪个不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乱世称雄的人自己得能打才能服众,就算自己不能打也得亲临第一线督战比如高欢和刘邦,这样权力才能始终掌控在你手中,回到你的题目,曹操打天下全部自己带兵有什么问题,再说从汉末到唐宋,除了李世民还有谁打仗比得上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