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忆春节,悠悠故乡情
文/杨宁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情感与文化的传统节日,就像一根无形却坚韧的丝线,将游子的心与故乡紧紧相连。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漂泊多远,每至春节,故乡的一切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关于春节的记忆,带着浓浓的温情与眷恋,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
小时候,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期待。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开始,故乡的春节便拉开了序幕。那一天,母亲早早地起床,将红枣、桂圆、薏仁、红豆等各种食材精心挑选、洗净,放入大锅里慢慢熬煮,随着袅袅炊烟升起,香甜的粥香弥漫在整个院子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感受着这一碗粥带来的温暖与甜蜜,也开启了对春节的满心期盼。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在故乡的习俗里,灶王爷是掌管一家祸福的神灵,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善恶,奶奶会准备好又甜又黏的麦芽糖,说是用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他就只会向玉帝说家里的好话。小时候的我,总是天真地看着奶奶虔诚地祭拜,心中对灶王爷充满了敬畏与好奇。祭灶过后,年味愈发浓郁,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
紧接着,便是扫尘,在我们那儿,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这一天,全家总动员,拿着扫帚、抹布,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大人们忙着擦拭家具、清洗衣物,小孩子则在一旁帮忙递东西,虽然小手冻得通红,但心中满是欢喜。扫尘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更是一种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寓意着把晦气与烦恼统统扫出门外,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到了除夕,整个故乡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一大早,父亲就会带着我贴春联、挂灯笼。红彤彤的春联,一笔一划写满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那鲜艳的红色,仿佛将冬日的寒冷都驱散了几分。挂起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回家的路。贴完春联,母亲和奶奶便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准备年夜饭。一道道美味佳肴摆满了桌子,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顿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吃完年夜饭,便是守岁。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小孩子则兴奋地在一旁玩耍,一刻也不停歇。等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窗外便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整个天空装点得格外美丽。我们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到院子里放鞭炮,那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是新年最热烈的祝福,驱散了所有的阴霾,带来了新的希望。
大年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日子。穿上崭新的衣服,跟着父母去给长辈们拜年。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地款待,长辈们会给我们发红包,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学习进步。孩子们拿着红包,心里乐开了花,迫不及待地去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相互拜年,传递着新年的祝福与喜悦。
除了拜年,春节期间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一群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举着巨龙和狮子,在激昂的锣鼓声中,上下翻腾、左右跳跃,表演得栩栩如生。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还有踩高跷、划旱船等表演,也十分精彩,为春节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工作,春节的味道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在城市里也能感受到春节的热闹,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故乡那熟悉的乡音乡情,少了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少了那份纯真与质朴。每至春节,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便愈发浓烈,那些关于春节的美好回忆,也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如今,回到故乡过春节,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年味。虽然故乡的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新修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村里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但不变的,是人们对春节的那份热爱,是亲人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岁岁忆春节,悠悠故乡情。春节,是故乡的符号,是家的象征,无论走多远,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故乡的春节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记忆,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也寄托着我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在新的一年里,愿故乡更加美好,愿亲人朋友们健康快乐,愿这份浓浓的春节情、故乡情,永远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