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众多学生怀揣着考研进入985大学的梦想。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极为残酷,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双非院校”和“211大学”的孩子想要考进985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招生机制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就连985大学的学生想要通过考研进入本校或者其他985大学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为这些名校将研究生名额的绝大部分都留给了“保研”的学生。从高校的人才选拔策略角度来看,这并非偶然。985高校往往更倾向于通过保研来选拔研究生,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保研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在本校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考察,学校对他们的学术能力、综合素质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本科期间,这些学生参与了学校的各类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他们的研究潜力和创新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现。另一方面,通过保研可以吸引本校优秀的本科生继续深造,有助于保持学校学术传承的连贯性和学科发展的稳定性。
你可能会对此表示怀疑,发出这样的疑问:“怎么可能呢?有几个人能保研,大家不都是在考研吗?”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困惑。确实,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考研似乎是大多数学生攻读研究生的主要途径。但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看完之后你或许就能恍然大悟。
以复旦大学为例,复旦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985高校,其招生情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这个专业计划招收66个研究生。这看似是一个正常的招生规模,但当我们深入探究其名额分配时,会发现其中64个是推免生,也就是所谓的保研学生,仅仅给考研的同学留下了2个名额。这意味着什么呢?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想要考研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是极其巨大的。这就好比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只给了极其狭窄的通道。
再看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网络空间安全这个专业,情况更为夸张。该专业一共计划招收23个研究生,然而其中22个名额给了“保研”的学生,仅仅只留1个名额给考研的孩子。这种悬殊的名额分配比例,无疑是对想要通过考研进入该专业的学生的巨大打击。
也许有人会质疑,育阳老师是不是只有这个专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并非个例。我们再来看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在国内享有盛誉,号称全国第一,毕竟全中国唯一的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在这个学院。在这个学院里,集成电路和电子科技技术这两个专业分别计划招收21个和20个研究生,遗憾的是这41个名额全部留给了保研的孩子,一个考研的都不招。这就导致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即便是本校的学生,如果保不上研,想要通过考研进入本校这两个专业攻读研究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这种情况反映出985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对本校优势学科资源的高度保护和对保研学生的极大青睐。
你可能又会说,每年有300多万个考研的学生,而且听说咱们国家每年招收100多万个研究生,好像只有少部分是保研的,这和前面所说的情况似乎并不相符。那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这个数据。咱们国家每年确实招收130万个研究生,其中20万是保研的孩子,110万是考研的孩子,从表面上看,考研的人数似乎比保研的多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20万保研的名额都分配到了哪些院校呢?答案是,绝大部分都给了985名校。这就好比是一场资源分配的盛宴,985名校在这场盛宴中占据了先机,将保研名额这个“优质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家长说:“育阳老师,我家孩子未来读研,我就想读个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或者最多是个211院校的研究生。”那么,确实如我所言,真的没有必要在保研这条路上过度“内卷”。对于这些院校而言,考研的名额相对来说是比较充裕的。从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角度来看,二本院校和部分211院校为了吸纳更多不同背景的优秀学生,在研究生招生方面,会将较大比例的名额留给考研的学生。这些院校希望通过考研这个相对公平竞争的途径,选拔出那些在本科阶段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并且具有一定学术潜力的学生。
以众多普通二本院校为例,它们在研究生招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在考研中的综合表现,包括笔试成绩、复试表现等。这是因为这些院校的本科生生源相对较为多样化,通过考研可以吸引到其他院校中那些有明确学习目标、愿意深入研究的学生。对于211院校来说,虽然也重视保研学生的选拔,但同样也给考研学生提供了不少机会。这是因为211院校需要在保持自身学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兼顾教育公平性和多元化的人才吸纳。
然而,如果孩子的目标是攻读985院校的研究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家长们只要打开这些985院校研究生院的招生目录,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咋舌的现实。目前,20万的保研名额几乎全部分给了985院校,这就导致留给考研学生的名额少得可怜。像复旦大学的微电子专业,仅仅只留1 - 2个名额给考研学生,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名额设置。如果没有国家相关政策的约束,恐怕这些985院校在某些专业上真的一个考研名额都不会留下。
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985院校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它们更倾向于通过保研来选拔研究生。一方面,保研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在本校或者其他高水平院校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学术训练,他们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科研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在本科期间,这些学生可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接触到了前沿的研究课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科研技能。另一方面,985院校通过保研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科的传承和发展。本校优秀的本科生对学校的学科体系、学术文化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继续在本校深造能够更快地融入到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有利于保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从数据上看,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咱们国家考研的人数,去年是4380000人,而今年则是3880000人,直接下降了50万。这一数据的下降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就业市场的变化、部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评估等。然而,反观保研情况,从2020年到2024年这四年间,保研人数呈现出连续增长的态势。以西南地区为例,四川农业大学这几年的保研率增长了64.1%,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保研率增长了57.87%。而且,985大学的平均保研率已经达到了33%,就连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双非”院校,其保研率也已经达到了64%。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保研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
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保研率后续还会逐渐上涨。这就意味着,留给那些想通过考研进入985名校的孩子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疯狂地追逐保研机会的原因。对于这些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非常清楚,在当前的形势下,保研几乎是孩子逆袭985名校的唯一途径。所以,家长们要认清这个现实,不要再盲目地让孩子做考研进入985名校的美梦了。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的理性认识,也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出更为合理规划的必要前提。
阻碍了多少有真本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