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不好就业,除了经济的原因,扩招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大学是个职业学校,或者是一个准职业学校。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大学毕业以后就要找工作,在找工作之前接受的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还能是什么呢?不就应该在大学里面学习职业技能和看家吃饭的本领吗?
正因为这种错误的定位,导致很多人,误认为在大学里面把各门功课都学好,顺利毕业就具备职业能力了,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了,大错特错。
看过我上篇文章()的都知道,如今中国的大学,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源于欧洲的舶来品,也就是academy(学园)和university(综合大学),当然也有college(学院)。但是无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学园,还是欧洲的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在创建之初,是为了解决学员的就业问题吗?当然不是。就是纯粹的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
或者我说的再直白一点,2400年前能进柏拉图学园的,900年前能进博洛尼亚大学的非富即贵,普通家庭的孩子绝对是凤毛麟角,正因为人家不需要为生活奔波,不需要为就业发愁,才有时间进到大学里面搞学术、搞研究。那时候读大学的功利性是极低的,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国家的大学是舶来品,但是我告诉你,大学不是职业学校的这个基因至今为止并没有太大改变,你不要指望读完大学就会天然的具备职业能力,然后顺利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就是目前中国很多家长,很多同学一个天大的误会。
我举一个例子,大学里面的专业,也许临床医学类专业和医生职业,是最接轨的专业了,但是我问你,五年的本科临床医学,你学完出来能干医生吗?干不了,至少要考下来医师资格证,有了医师资格证,虽然名义上可以行医了,但是不完成三年住院规培,你还是不敢下手,为啥读完临床专硕就基本能干医生了呢?因为读临床专硕,三年的时间,你的绝大部分时间要待在医院里面做规培,只有很少的时间在学校里面上课,这个专业为什么叫临床医学?你得临床啊,也就是要靠近病床去了解病人和病情,纸上学来终觉浅,你不经过几年的写病历查房,不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是根本不会看病的,就连职业接轨程度最高的临床医学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学科,其他专业了。
刚学完外交学你做不了外交官,刚学完法学,你做不了法官和律师,就算刚学完计算机,你都大概率做不了一名合格的程序员,这都是非常正常,非常合理的现象。
大学里是学术,而就业是应用,应用往往走在学术的前面,为啥?因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由于有利益的驱动,要竞争的,就会比学术教材跑得更快,因此哪怕你在大学里,把老师教的东西全部都学的很好,走出校门也基本都是落伍的。
好了,我们又知道大学的另一个基因,非职业教育基因,但是这个基因也许以后会改变,后期文章我会详细讲。
既然大学不是职业教育,那么大学里面究竟学什么东西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意识形态的东西,一类是学非意识形态的东西。那什么叫意识形态的东西呢?其实就是各种观念的集合,比如政治观念,道德观念,法律观念等等,观念这种东西在全球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结婚要不要收彩礼,有统一答案吗?在大学里,由于同学和老师都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地,你是一定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大量的新观念的,同时一些大学的课程,也会在课堂上讲授各种观念,比如思政,历史,哲学,法学,教育学等等,通过上课也能获得大量的新观念,大学里还有很多讲座和交流活动,我自己的感受是,每参加一次讲座或者交流,各种观念就丰富了不少,作为中国人,在政治观念上要正确,这毫无疑问,无论搞啥学问,思想不能滑坡。
因此即便是考研,思政也是必考的,除了政治观念,很多其他方面的观念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上大学以前,你认为结婚收彩礼天经地义,上大学以后眼界开了,你觉得结婚收彩礼,实在是陋俗,没问题没有人干涉你,因此大学是一个可以吸收大量新观念,以及可以进行各种观念碰撞的地方,大学就是一台疯狂的观念收割机,至于你能有多少斩获,完全取决于自己。
有人会问,观念有啥用啊?能当饭吃吗?在我看来呢,观念对于人来说至少有两种非常巨大的用处,第一就是增加未来人生道路选择的可能性,第二就是能更好的理解别人,同时也会放过自己。
第一条或许能拯救你的贫穷,第二条没准儿能拯救你憋屈的心灵,你说重不重要?有句歌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相信有很多经历的人,此时内心会比较五味杂陈,在大学里啊,所谓的开眼界绝不是单纯学知识,而是收割各种观念。
大学里学的另一类东西,就是非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自然科学,语言学等等,这些非意识形态的东西总的来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全球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你可以理解为不分国界的知识,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你到蒙古读大学也是同一个公式,再比如学法语,哪怕在非洲的大学,也是同一个法语,像这些就是非意识形态的东西。
那么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东西,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意识形态的东西解决的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而非意识形态的东西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意识形态是从主观上对这个世界的期待,非意识形态是客观上对这个世界的解释,这话说的太哲学了不好懂。
我举个例子,有人认为一夫一妻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但是中东有些国家,一夫多妻不但合法,也不被认为不道德,两种观念对于婚姻道德的期待是不同的,就不像利率这件事,利率的定义,利率的计算方法,都是有统一标准的,虽然各个国家采取的利率不一样,但不是观念上的差距,因此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多妻是观念,是意识形态,利率不是。利率就是经济领域的一个客观事物,我说清楚了吗?
大家常说的文科生,理科生,他们的主要差别也在这里,文科生主要学人文社科的东西,意识形态的比较多,因此文科生经常会思考和研究: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这类问题。理科生呢?主要学非意识形态的东西,经常思考物质世界里面,这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是什么,物质世界里有哪些规律,我如何应用这些规律等等。
大学里你能学到的非意识形态的知识,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工具类的知识,一类是专业知识,一类是通识知识。
第一类工具类知识,比如英语和数学,我强调一点,这种工具类知识核心目的不是让就业用的,是让你做学术,搞研究用的。我停一下,你也反应一下,有点颠覆你之前的认知吧。
但是这个认知非常重要,很多人不理解,99%的国内工作不需要英语,为啥英语还要学到研究生呢?我给你讲一下拉丁语你就明白了,本来拉丁语是古罗马的官方语言,由于当时古罗马太强大了,不但军事入侵,也文化入侵了很多欧洲国家,当时的欧洲小国林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语言,但宗教和科学在欧洲是无国界的,那么圣经和科技成果,如何在欧洲各小国之间进行交流和传播呢?毫无疑问,充当这个纽带的就是拉丁语,搞宗教或者搞学术,你不懂拉丁文就是寸步难行,为啥是拉丁语呢?就是因为人家罗马嘴大呀,如今很多科学界的名词儿都源于拉丁文,就是这个原因。
当时的欧洲会拉丁文的往往都是神职人员,富二代的科技爱好者,皇室贵族,你觉得他们学拉丁文是为了就业吗?
后来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殖民地搞独立以后,又出现了很多英联邦国家,于是英语就逐渐代替了拉丁语,成为了世界语。搞科研,搞学术交流,就逐渐都用英语了。
因此大学里面的这个英语其实不是为了就业服务的,而是主要为了进一步搞学术服务的,考研为啥要考英语,你读研读博要发论文吧,发论文之前你要大量阅读各种英语的学术期刊,不能熟练使用英语这种学术交流工具,你是不合格儿的。如果有一天,中文成为全球各大学必须学习的一门语言,用于学术交流,我想那就是不得了的民族复兴了,这种工具类知识除了英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数学,数学有多重要,我们下篇文章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