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美国财长耶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打击俄罗斯将能源收入用于战场,美国正考虑对运输俄罗斯石油的“影子船队”实施进一步制裁,并威胁称不排除会对中国的银行实施制裁。
2018年来,我们见证了美国的各种制裁,对于来自美方的制裁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以说,至今为止,美国还没对中国的银行进行制裁的。不妨做个假设,一旦美国对中国的个别银行进行制裁的话,这将标志着中美博弈进入重大升级阶段。
如果由贸易战,升级为金融战,带来的后果,恐怕是当事人无法承担的。这将极大地威胁到中美的金融安全,不小心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美国可以对俄罗斯的银行制裁,为啥不能对中国的银行制裁?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美元持有国,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一旦制裁事件发生,不排除会有全球金融海啸的发生,甚至是中美都将遭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当然了,有网友直言,我们应该大举抛售美债。如果真到了这个地步,不排除美国会在技术上设置障碍,避免这种事件发生。另外一个恶果是,美元霸权时代可能就此结束,全球将会经历一场货币体系重构,同时也会带来一段时间的国际金融、贸易体系混乱。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制裁中国的银行,美元霸权将会是以“硬着陆”的方式结束,而不是“和平过渡”。根本原因是,这将倒逼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被迫加速脱离美元体系,全球结算新系统加速替代。
所以说,美国在是否制裁中国的银行问题上,变得十分谨慎。美国的财长耶伦,不会不知道制裁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问题就在于,耶伦连续两次放出这样的口风,威胁的意味非常浓厚。
上一次是在今年的4月份,布林肯访华前夕。
而这一次,又是什么时间节点呢?
众所周知,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就要正式上任了,并在上个月,提名了贝森特担任财政部长一职,也就是说,耶伦的财长任期也即将到期。在这个时间节点,依然不依不饶地威胁中国,意欲何为?
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去挖掘蛛丝马迹,既然耶伦上一次威胁是在布林肯访华之前,以希望布林肯能够获得谈判筹码的话。那么,这一次谁将要访华呢?
拜登团队任期将过,特朗普团队还没正式上台,很显然美国方面来谈判的可能性比较小。
法国总统马克龙即将访华的消息,在同期已经传播开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周前的12月7日,马克龙、特朗普、泽连斯基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三国会晤。
马克龙访华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俄乌谈判。
那么,耶伦放出口风,当然是代表了美国的意志,代表美国立场对中国施压,以期望马克龙此行能获得足够多的谈判筹码。最终能促进俄乌走向和谈,结束冲突。
既然是多方促谈,耶伦的做法就不地道了,为何动不动就威胁中国呢?
闲闲财经认为,这恰恰是拜登团队有点着急的表现。4月份,布林肯访华并未取得促进俄乌和谈的重大进展,眼见拜登任期将过,一旦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善后”非常糟糕,令乌克兰以及整个西方阵营颜面尽失的话,将有损美国的国际地位。
不出意外的话,马克龙2025年访华时间应该是在特朗普上任之前,以期望特朗普能够按照拜登团队的方案最终达成俄乌和谈。
只能说时间太仓促了,变数太多,俄乌冲突最终将以何种形式结束,拜登团队难以左右最终走向,这恐怕是马克龙“狠”握特朗普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