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智慧在劳动里不断被发掘。双手越来越灵巧,大脑也愈发发达。吉林就有这么个地方,能见证这发展过程。它就是和龙大洞遗址。和龙大洞遗址在哪呢?在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就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上游左岸,图们江和红旗河交汇的那块平缓玄武岩台地上。往西距长白山天池约80千米,往北离和龙市约40千米。
和龙大洞遗址,是一处广袤的旷野遗址,所谓旷野遗址就是在那种开阔的地方,不在洞穴或者岩棚里头的考古遗址。这种遗址一般都在平原、山谷、河岸这些宽敞的地方。是古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跟洞穴遗址比起来,旷野遗址有个特点。它能更直接地让我们看到,古人类在自然环境里是如何生存的,技术发展到啥程度了 。
意义非凡!
遗址的自然环境极为优越,台地广阔又平坦,动植物资源和石器原料都很丰富。正因如此,人类在这一区域的活动愈发频繁,遗址承载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使其成为了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核心地带。
第一期遗迹的年代在距今5万到3万年前。主要是些简单的石核-石片石器,同时还有大量动物化石。接着是第二期遗迹,年代在距今2.8万到2.4万年前。能看到以石叶为毛坯的早期细石叶技术产品出现了。工具类型主要是雕刻器。此外,这里还发现了中国北方目前为止年代最早的局部磨光石器,以及压制剥片技术的产品。这个发现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说明长白山地区是中国细石叶技术起源的关键区域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吉林省安图县石门山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给我们带来了长白山地区旧石器考古的最初信息。拉开了探索这片雄伟山脉旧石器时代的序幕。从90年代起,专家们在长白山地区接连发现了好多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遗址里有大量石叶和细石叶技术的产品。就好像是慢慢地展开了一幅隐藏很久的画卷。
2007年9月,在一次野外考察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了不起的遗址。遗物分布的面积特别大,有100万平方米。在地面上,散落着大概2万多件用黑曜石制作的打制石制品。这些东西就像是散落的宝贝,等着我们去拼凑出它们背后的故事。
目前的发现显示,和龙大洞遗址是到现在为止,东北亚已发现的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它有着中国长白山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早、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是东北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的遗址,拥有东北亚最早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和刃部磨光石器。毫无疑问,它是近年来东北亚旧石器考古领域世界级的重大发现。这个遗址就好像是一把钥匙,能解开我们祖先在这一地区生活那些遗失已久的谜团。
为什么呢
这遗址里,99%的石制品都是拿黑曜石做原料的。黑曜石是火山岩,简单说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火山玻璃,刃口锋利得很,特别适合用来加工精制工具。在东北亚其他国家的旧石器遗址,也能发现黑曜石。可在国内,目前只有长白山地区,才有这么多的黑曜石制品。通过对大洞遗址黑曜石的元素分析和对比研究,肯定能帮我们搞清楚,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人,是怎么交流和共享黑曜石原料资源的。
在旧石器时代的地层里,还发现了一件角锥状磨制石器,边缘有明显的磨光痕迹。这件石器的原料是黄褐色火山凝灰岩,呈三棱角锥状,形状修长。有明显的整形、磨光痕迹,末端局部还有装柄的痕迹。它可能是用于刨戳的复合工具的一部分。这件遗物,证明当时人类已经掌握磨制技术,做出了比打制石器更耐用的磨制石器,来满足生存需求。磨制技术一出现,说明人类石器制作水平上了新台阶,预示着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技术在石制生产工具上普遍应用。
不过,磨制石器作为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在漫长的新旧时代过渡阶段,也有个渐变过程。这件石器,无疑给还比较薄弱的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从这些发现,我们能初步判断,这是一个距今大约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叶工业遗址。它就像是一扇通往失落已久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够窥探到古代先辈们的技术水平和日常生活 。
这遗址入围了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真心祝它能取得更好成绩。与此同时,大家肯定会好奇:在这个超厉害的遗址里,还藏着哪些重大发现呢?会不会有更精美的文物,能展现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