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突破性研究:云南蒙自人或为我们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

船长卡戎 2025-01-26 12:19:30

在云南众多的考古宝藏中,蒙自马鹿洞是一个极具意义的遗址。坐落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郊的黄家山山麓。1989年,它被采石场工人发现,经过专家对洞内化石和文化遗物的鉴定,确定它是一处古人类遗址。

1989年,云南省博物馆、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和蒙自县文化馆联合展开了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出土了30多件人类化石,有头盖骨、下颌骨、股骨等,还发现了马鹿、猕猴、黑熊等哺乳动物的化石。

2008年,像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单位,针对地层环境展开了系统的样品采集工作,并同时收集了用于测年的材料。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整个马鹿洞遗址的年代跨度在距今17,830±240年至13,290±125年之间。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那件编号为MLDG1704的头盖骨,其出土的地层年代经测定约为距今14,000年。

前期针对头盖骨开展的体质人类学分析研究表明,尽管“蒙自人”在现代人的变异范畴之内,然而其又十分接近直立人变异范围的边界地带,有着极为独特的体质人类学表型特征。基于此,古人类学者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推测观点:

“蒙自人”极有可能是一直存活到晚更新世末期的亚洲地区未知的古老型人类;“蒙自人”独特的体质人类学表型或许是亚洲古老型人类与早期现代人相互混血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另外,“蒙自人”复杂的表型有可能反映出早期祖先遗留下来的南方早期现代人丰富多样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多样性是历经漫长岁月传承而来的 。

那么,哪个是事实呢?

为了彻底揭开“蒙自人”那神秘的面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针对“蒙自人”展开了深入的古DNA遗传学分析研究。古DNA的研究证据确凿地表明,“蒙自人”(MLDG1704)其实是亚洲早期现代人中的一位女性个体,并非古老型人类。

“蒙自人”的线粒体遗传谱系归属于一种此前未知的M9 *支系。在当今的现生人群当中,M9支系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语族人群以及东南亚群岛的南岛语族人群之中。“蒙自人”很可能代表着这样一群狩猎-采集者,他们在遗传上与中国两大农业人群的共同祖先存在关联,并且在晚更新世时期,他们拥有着最近的共同祖先。这一发现深刻地反映出晚更新世时期东亚南部人群所蕴含的丰富遗传多样性。

简单说,一万四千年前,蒙自人已然是极为现代化的南东亚人。他们极有可能代表着中国小米与水稻种植者的祖先,这些种植者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现身于黄河与长江流域。蒙自人属于已经灭绝的先驱狩猎采集者群体之一。换言之,长江以南的族群将蒙自古人类直接认作自己的先祖,基本不会存在什么问题。所谓的“长江幽灵人群”,说不定就是从云南蒙自走出来的。

还有更神奇的!

“蒙自人”竟与美洲印第安人存在关联。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之中,这两个看似远隔重洋与大陆的群体之间,究竟有着怎样隐匿的联系纽带呢?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