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似乎轮到特朗普也轮到赖清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我国明确表态“不上谈判桌”的坚决态度,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可不只是简单的强硬那么简单。
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坐在谈判桌旁,任由他人摆布的国家,在全球局势激化的当下,美国的惯性操作,摆出高姿态,通过谈判拉拢或压迫对手,早就不适用于中国了,此次特朗普的“急了”,甚至直接通过赖清德传递所谓的“重大信息”,更像是一次自乱阵脚的表现。
有媒体爆料,特朗普团队通过某关键渠道向赖清德放出风声,美国情报部门注意到中国内蒙古某演习靶场出现了高仿景物,甚至模拟出了博爱特区周边环境,具备针对“赖清德府邸”的特殊设计,引起遐想的是,这样的演习安排是否传递出一种“准备出手”的讯息,或者更甚。
是否表明中国正在为更深层次的统一行动进行未雨绸缪?消息一出,震动非常大,但我国方面却“硬核”回应,不谈、不见、不解释,我们拒绝参与任何模糊化的对话、毫无建设性的桌面谈判,这正是一种摒弃软弱与拖延的最直接姿态,试想,面对美国一贯的政治话术与战略锁喉。
与其陷入无意义的斗嘴,我们更需要用实际行动展示底线,这不仅仅是自信,更是一种智慧,不妨打开这一局势的真相,赖清德作为台岛内部的代表性人物,长期以来都以“媚外”立场著称,然而,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入,赖清德的角色反而陷入了一种困局。
一方面,他需要依赖美国的“庇护”,但特朗普政府在各种外交事务上已经显出了捉襟见肘的窘态,动辄玩“虚张声势”的把戏,另一方面,台岛内部日益强烈的统一声音,正在全面挑战赖清德式的“软独言论”,一边是外援渐弱,一边是内部压力,赖清德心中的焦虑无处可藏。
而这次“演习靶场”的传闻,无疑又在赖清德原本紧张的状态上添了一把火,试想,如果真有所谓的“模拟博爱特区”,那么它意味着中国早已不仅是战略防御的姿态,而是在未来可能的行动上做好了全面准备,赖清德可以装作看不到,但他无疑清楚,时日的压力已经开始逼近。
他在所谓“府邸”里依赖的安全感,不过是一场脆弱的幻觉,这一次,中国选择拒绝谈判,从外交到行动,一切都指向一个更大的未来目标,统一,这是作为大国的底线,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心愿,让我们回忆过去那些年的谈判,抛开表面的繁荣和政治交易,几年下来。
美国除了通过台岛政策攫取利益,又给了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而赖清德这种所谓的“外交代言人”,架在台岛与美方关系的中心位置,却沦为压制岛内统一意愿的工具,面对这样的局势,与其陷入无谓的对话,倒不如选择果断出击,释放强硬信号,从内蒙古的“演习舆论”。
不妨来大胆解读,这不仅仅是对赖清德个人的战略压力,更是一种宣誓,演习是准备,为的是将来能够用坚定的行动兑现国家统一的承诺,对于中国而言,没有所谓的“模糊空间”,更没有政治妥协,无论是否谈判,中国的立场就是清楚明白的,这一切并非某种外交辞令。
反而是一种赤裸裸的态度展示,美国想玩情报战,台当局企图装作“置身事外”拖延时间,这些小伎俩都无法阻挡历史潮流的确定性,赖清德可以继续幻想,但事实证明,每一场中国特色的军演,每一个战略信号,都会让这种幻想在现实面前无处遁形。
在分析这一事件后,有理由相信,这不仅仅是对赖清德的某种战术施压,更是中国在全球外交舞台上的一种姿态长效表达,拒绝谈判的核心,不只是简单的强硬,还是一种战略灵活性,在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再拘泥于所谓和平框架的表面姿态,而是用切实行动定义何为究竟。
赖清德或许因为内蒙古的举动而忐忑与焦虑,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台岛问题和两岸未来,中国从未示弱,也从未动摇,这一次,我们选择独立思考拒绝被人摆布,将棋盘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谈判桌上的特朗普,则更加显得手足无措,他想封锁我国制造压力。
但面对“拒绝参与”的态度,他等同于自斩退路,赖清德背后靠山的破碎,也标志着岛内一如既往的依附性走向尽头,内蒙古的演习靶场是否真的模拟博爱特区周边,始终只是一个局部议题,其核心已经超越“真假”本身,真正重要的是,这背后所映射出的统一决心。
我们不求从舆论层面压制对手,反而更注重实际行动的步步推进,无法否认,赖清德的“焦虑”,某种程度上更是惶恐的写照,当然,这种惶恐无需表面化地展现,却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毕竟,真正的强国之路,从来不能仅靠语言交流,而是更需要行动背书。
我们拒绝谈判桌,不是因为不愿参与,而是因为谈判桌从来不是决定大局的唯一选席点,大局将定,而我们,将稳步迎接胜局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