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那么大,唐代的统治中心为什么选在南疆的龟兹(库车)

闲说宇俊星 2024-10-23 12:06:35

今天新疆南疆的库车市,在唐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是几万安西劲旅的驻地;是高仙芝、封常清平定雪山之国大小勃律的起点。

库车市在一千年前是唐朝在西域最重要的城市

在唐代这里叫做龟兹,安西都护府大部分时间驻扎在此,即使安史之乱之后吐蕃大举入侵唐军还在这里坚守了半个世纪。

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曾经几度迁徙,不过最后落在库车附近的龟兹古城。龟兹古城究竟有何种优势让它成了西域唐朝的统治中心。

一路向西的唐军

唐朝建立后,统治者锐意进取非常积极向外开拓。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攻灭东突厥和吐谷浑,开始向西域进军。贞观十四年(640),唐军攻灭臣服西突厥的高昌,在交河城(今吐鲁番市雅尔乡将格勒买斯村)设置安西都护府。随后唐军继续西进,一度将天山南北都收入囊中。

交河城是第一代安西都护的治所( 地图帝 )

显庆二年(657),唐军攻灭西突厥,将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龟兹。此时唐帝国版图极为辽阔,除了东北奄奄一息的高句丽四境之内几无对手。此时龟兹成了唐朝在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之后唐代的安西四镇虽然多有变迁,但是西域统治的中心一直在龟兹。

南疆的要冲

安西都护府下辖的是目前新疆南疆地区,大致和今天塔里木盆地重合。

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治理区域和塔里木盆地大致重合,龟兹的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轴线

南疆是被昆仑山、天山包裹的巨型盆地(图为昆仑山的盘龙道)

安西都护府军事防御主要是南面的吐蕃和西天山以西的突厥诸部(大食)等。唐高宗以后安西都护府的防御任务要稍微大于他的开拓。而龟兹位于南疆盆地的中分线上,往东往西的路程都比较合适。

龟兹不单单是南北疆的中间位置也是沟通东西的中心

《旧唐书》记载,安西都护府“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

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管戍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衣赐六十二万匹段”

即使是出征,大军可沿着天山南麓的绿洲现成的官道,及时完成军事部署。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封常清平定拨仙的叛乱就是沿着高山下的绿洲行军的。

报国从军的唐代青年,热衷到西部和北部的边疆去实现理想

简单说一下小勃律之战的行军路线,看看龟兹的位置为何这么重要。

高仙芝从龟兹出发,路线是沿着塔克拉玛干北沿走到塔什库尔干。这条道如今是新疆自治区的土和高速(吐鲁番到和田)的北段。

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经疏勒,登葱岭,涉播密川,遂顿特勒满川,行凡百日。

高仙芝出击小勃律的路线

也就是高仙芝从安西都护府驻地龟兹(库车)出发。行军约600里,到达拨换城(阿克苏)。再行军500余里,到达握瑟德(巴楚县)。再行500余里到达疏勒(喀什地区),走了100天。可以看的到即使在国内行军,一路有后勤保障在唐代也走了100天。为了赶在夏季到帕米尔高原上的小勃律国完成军事斩首的任务,大军必须春天就出发。

烽燧堡遗址

这也看得出来,在繁重的军事压力下。唐代选龟兹做西域的政治中心是必然的。位置靠东选西州(今吐鲁番)靠西选疏勒(今喀什)都做不到全区域军事上的及时响应。

还有一个例子,开元三年(715年)大食与吐蕃联合起来对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拔汗那发难,共同扶立阿勒达为拔汗那国王,并发兵进攻亲附唐朝的原拔汗那王。原拔汗那王兵败,逃到龟兹向都护吕休璟求救。

715年远征河西,重新确立唐朝对中亚的影响力

吕休璟颇感犹豫,正在安西巡视的张孝嵩恰好也在龟兹,知晓军情后,极力主张出兵。他对吕休璟说:

“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

最后唐军集合安西四镇和藩军从龟兹出发,西去2000多里。当年十一月挺进到位于中亚费尔干纳腹地,接连击败大食、吐蕃和阿勒达的部队,河中为之震动,河中的粟特人国家纷纷杀掉大食委任的官员,迎接唐军。这一战极大震慑了大食和吐蕃的势力。

公元7、8世纪的交通环境下,龟兹是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要地。

今天库车到吐鲁番的高速和古代官道是差不多重合的

龟兹“东至焉耆镇守八百里,去交河郡(西州)七百里”,通过银山道可以向东联系西州进而联系河西走廊。向东南沿着塔里木河超过沙漠可以联通于阗。向西可达疏勒,这里在向西则是帕米尔高原。或者向西北经姑墨州至温宿可通碎叶。碎叶城是唐军影响中亚的桥头堡。是唐军能把控的最西面的重要城市。

龟兹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辐射整个西域甚至远达中亚。

雪山下的公路

这样的便利交通条件,让龟兹成了当时当仁不让的中心。玄宗时代多次军事行动就是以龟兹为基地展开的。

大军出行粮草先行,龟兹一带也有大量的农田可以支持万人的军事行动。唐代在西域有野战部队4万4千人,人数是历代之最。(安西都护统御2.4万人,北庭都护统御2万人)

农耕

网上有一个很奇怪的论调,认为新疆等中西部地区是游牧民甚至维族是骑马的民族。实际上南疆广阔的土地虽然很多地方是沙漠,但是开垦的农田也非常多。南疆的几座城市不单单是一个个丝绸之路的贸易节点,都有很悠久的农耕文化,与中原的生产方式很接近。

屯田,中原王朝只要在西域扎下来就会进行的重要工作

有水有田中国人就会拿来种地。唐代亦是如此,为保障西域部队的后勤供给,降低转运成本,唐朝大力在当地开展屯田。

“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帛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

薛宗正老师对于唐代西域 “三州” “四镇” 的屯田设置、 经济生活、 文化心态等进行了细致探索。这方面我国历史学者的文献解读,考古研究的工作做的非常多。

薛宗正老师的《突厥史》

历代的唐军驻西域的长官都有“劝农”的任务,军事生产两手都抓。

唐朝安西四镇共有屯田三十四屯,而龟兹屯田就多达二十屯,占四镇屯田的一半还要多,相当于十万余亩。

前面提到的张孝嵩将军在安西任上时就劝田训士,务农重战,使经济得到发展,府库得以充盈,边防更加巩固。

另一位名将封常清在安西时作为高仙芝的副手,他的主要任务就在后方操练军务和发展屯田。

所以唐代的西域将领打仗是一个好手,搞农业生产也相当不赖。

安史之乱

不过唐代对于西域的稳固统治在安史之乱后改变了。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范阳大军拿下,河南河北州县皆不能挡。唐王朝在内地积极募兵的同时,也在征召西部的野战部队回援。

中华文明的转折

756年夏天叛军崔乾佑在灵宝打出史诗级大胜,叛军进入关中占领长安,唐朝再次征召河西到安西四镇的部队。

吐蕃回过神开始进取河西走廊和西域

与此同时天宝年间被河西唐军打的奄奄一息的吐蕃也回过神了开始“积极进取”,不断吞食唐朝河西和西域的土地,到了8世纪末安西四镇已经被蚕食的差不多了。

目前史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公元808年龟兹被吐蕃攻陷,末代安西都护郭昕和老兵阵亡。另一种说法是吐蕃一直拿不下龟兹,回鹘汗国解体南下的回鹘人同生活在龟兹的安西老兵后裔融合。

天山南北和中原开始了近千年的分离。即使明初傅友德西征,明军也止步于河西走廊。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西域的叶尔羌汗国脱离东察合台汗国而独立,龟兹成为叶尔羌汗国的一部分,史料也开始称其为“库车”。

沟通南北的独库公路

今天库车的地位比起唐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作为南疆重要城市和沟通南北疆的要冲,这里的地位依然重要。作为一座千年古城这里也见证了中国各民族融合统一的过程。去新疆旅游,特别是对唐代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座安西军最后坚守了40年的古老城市。

0 阅读: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