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坟都能割让的满清
明治维新开始后的日本野心膨胀,尤其是甲午一役几乎全歼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及淮军旧部,李所谓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其心血毁于一旦。
可能是因为战争赢得太顺利,也可能是因为清廷与李鸿章让步太快。战后,日本人狮子大开口提出了中日恢复和平的条件:割让辽东(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白银2亿两……
按说面对漫天要价,应该就地还钱,但急于求和的清廷居然很快就同意了,可能他们的想法是,2亿两白银又不用他们出,反正清廷有4亿人口,只要再苦一苦百姓就行了;台湾及湖湖列岛那么远,丢也就丢了;
可辽东,那是满清祖坟所在,也是帝王们所谓的龙兴之地呀,他们居然也答应割让给日本——这充分说明从慈禧到光绪帝,再到李鸿章这些人全部被日本人打怕了,连脸都不要了!
签字的时候是牙一咬、心一横就同意了,可是回来之后呢,心里也很难受,也不好向国民交待——以后的清廷帝王想祭祖,那就算出国了,得跟日本人申请签证;
别觉得这是不可能的,1945年之前,中华民国政府在台北设有领事馆,纯粹的外交机构。
—2—
引虎驱狼,无奈之举
好再,这时沙俄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帮清廷协调,和日本人交涉让他们把满清的龙兴之地,让满清皇帝不用出国就能祭祖。
清廷自然是大喜过望……沙俄也确实出力了,联合法国、德国,三大欧洲列强一起出面,要求日本人把辽东还给清廷。
日本这时羽翼未丰,自然不敢同时得罪德、俄、法再加上大清四国,要知道甲午战争日本是侥幸获胜,如果不是清廷怯战;如果遇到中国古代那些好勇斗狠的君主,和他们玩迁都、再战的话——
日本别说取胜,能保住政府不倒台就不错了!日本的财力军力都消耗殆尽,而清廷只是吃了交通不便,军力不能及时集中的亏,并非无力再战。
万般无奈之下,日本只好又要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不情不愿的把辽东还给了中国,这是东北第一次逃脱侵略。
李鸿章因为俄国出面,联合三国干涉还辽于清廷的事情,对沙后俄国感激的五体投地,还因此为清廷制定了联俄制日的外交策略,妄想凭借这一策略保住中国20年不受日本侵蚀。
所以梁启超评价李鸿章见识不够实在是再精确不过!沙俄出面干涉,帮清廷要回辽东,这哪是为了清廷?这是为了他自己以后能独吞辽东好不好?
沙俄觊觎东北久矣,只是暂时力有不逮,让日本人占了先机,如果不帮清廷要回辽东,以后就得从日本人手中抢辽东。
以日本当时的发展势头,如果让他们拿走辽东,得到领土纵深和众多矿产资源,再从日本手中抢辽东的难度肯定远远大于从清廷手中来抢。
李鸿章完全没有看到这一点。当然,他看到也没办法——如果不让俄罗斯帮忙,清廷当时就会失去辽东。
日本和沙俄给谁都是丢,况且沙俄也没有马上就侵吞辽东的意图,让沙俄出面找日本要回辽东,清廷至少可以晚些年再被侵占,能拖一年是一年,以拖待变也是清廷当时的最佳策略。
—3—
侵略者没好人
记吃不记打的清廷,自恃义和团的神功能护体护国,在1900年向十一国宣战,结果自然又是被一顿胖揍……
但战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只针对清廷的愚蠢行为进行惩罚,唯独沙俄,趁此机会出兵侵占了整个辽东,欲独吞当年日本未能侵吞的中国领土。
刚被列强打得满地找牙的清廷哪里还有实力抵御沙俄的侵略呢?眼看就要失去自己的龙兴之地,拿沙俄毫无办法之时,突然有人想起,既然李鸿章李中堂当年可以联俄制日,那现在为什么不能引日驱俄呢?
清廷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改用引日驱俄的策略——有说派人游说邀请,但我觉得最大可能是默许或暗中支持(情报和后勤),因为清廷从未公开和沙俄宣战,而战后又实际从沙俄手中收回了辽东……
总之,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大打出手,死伤无数,但结果是日本在陆地和海上击败了沙俄,虽说此时的日本有机会再次侵吞中国东北,但是为了不过多的引起英法德等列强的过度关注,日本不得不假惺惺地把东北还给了中国,只是尽可能多的要了在中国东北的各种特权——比如修铁路、驻军、屯垦。
两次战争之后,日本与沙俄都意识到自己无力不顾另一方独吞中国东北,慢慢地形成了分占中国东北的默契:
沙俄占领中国东北北部、东部以及整个库页岛;而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南部、西部(包括满蒙结合部)。
于是继承了沙俄依钵的苏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承认满州国伪政权的国家;日本也承认中国外东北为苏联领土。
当然,后来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的吐出了以前侵占的中国台湾及东北领土;
但是阴差阳错,苏俄居然成了二战战胜国,死咬住中国外东北再也不肯松口,至今更是公开宣称那是俄罗斯的固有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