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西域小故宫”,哈密王府

峥嵘历史的光阴 2024-12-14 16:35:37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新疆哈密,东与河西走廊相连接,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之地,也是古今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要道,有新疆门户之称。

哈密回王府,坐落于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路以西,曾是新疆历史上有名的西域府邸,这座建筑群也有“西域小故宫”之美称。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哈密维吾尔首领额贝都拉因助清廷平定葛尔丹叛乱有功,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朝觐,被京城故宫的雄伟磅礴大气所震撼。次年返回哈密,经皇帝特准,从京城请来了大批汉族工匠,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础上效仿大清皇朝皇室的威严设计修建,费时7年方竣工。额贝都拉此举,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坚决拥护清王朝统治的意图和维护疆土统一的决心,从而开创了相传九世,延续233年的哈密回王史。

清代诗人萧雄在《西疆杂述诗》中对回王府有较为详细的追述:“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山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俨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

重建后的哈密王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蒙建筑艺术的特点,又体现出维吾尔族建筑的艺术风格。

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它既有汉式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的特色,又有伊斯兰穹隆形拱顶以及蒙古式盔顶的特征。

曾是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

走进王府,亭台楼榭,绿意盎然,曲径通幽,颇具江南园林之风。

谢彬在《新疆游记》中也写到:“回王花园,亭榭数处,布置都宜。核桃、杨、榆诸树,拔地参天,并有芍药、桃、杏、红莲种种”。

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各种建筑形式融为一体的古典园林宫廷建筑群。

府内大小九道门楼,房800间,有亭有榭,有楼有台。

绿琉璃瓦顶,画梁雕栋,重檐翘角。门钉兽环,院中影壁,自有一番威严气象。

王府建筑群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军官议事厅、练兵指挥台、箭场、马房、牢房、碉堡等。

二部分是高起于平地,地面与城墙同高的王台。主要有回王宫大殿、回王寝宫、配殿、清真寺、角亭等。

事实上,当时额贝都拉并未被清朝册封为王,但他是最早接受清廷册封的新疆维吾尔族的封建领主。所以,人们习惯上一般称他为第一代哈密王。其家族中人被赐封为王,是从四世回王玉素甫开始的。

哈密回王是清政府对哈密维吾尔族头领的俗称,按照清朝的八旗体制,新疆维吾尔族中,共封四王四公,总称回疆八部。

由于在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中功勋卓著,哈密回王被清政府称之回疆八部之首,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

历史总会有遗憾,昔日的王府早以在历史的硝烟中“付之一炬,夷为平地”。

1930年,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这座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回王府被战火化做断壁残垣。

自此,持续了233年的哈密回王的世袭统治,也就此落下帷幕。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2005年动工重建的王府。但你依然能感受到这座集多民族建筑风格的王府曾有的恢弘气势。曾经的王府早以幻化为历史光影,看着眼前亮丽的角亭,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一段段尘封曲折的往事, 而所感所受的却是昔日王的荣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