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03f551418aec408d4cd8c50066327a.gif)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406fe4b8d78c45d2bd44377bdf0aca4.gif)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1948 年 10 月 19 日,蒋介石麾下的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正式率部起义,促使共产党和平解放了长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此,在中国近现代中,郑洞国的每一步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他也不负重望,一心为国为民,建国后官至正部,其孙子最为争气,如今成了副国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6d33671a0a9ed7ac2b910d237fede1.jpg)
可即使如此,郑洞国心中仍有无限遗憾,只因他的次子当年在台湾失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郑洞国身上有哪些传奇故事呢?他副国级的孙子又是谁呢?台湾失联的次子是否找到了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eebe5433837b7e812fd43e881fa87d.png)
1924 年,听闻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郑洞国这位满怀壮志的湖南青年,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奔赴广州报考军校。
毕业后,他投身于东征、北伐等战争,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逐渐崭露头角,从基层军官一步步晋升为高级将领,在战火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fafbcf844f0d5711f8fe6e4b1d6577c.jpg)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愈发猖獗,国土沦陷,民族危在旦夕。
郑洞国将军义愤填膺,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成为最早参与抗战的国军将领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c99b4cd1e91533e94433a14afaa0c4.jpg)
在长城抗战中,他率部于古北口南天门阵地与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枪林弹雨中坚守了长达八个昼夜,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成功阻挡了日军的猛烈进攻,让侵略者见识到了中国军人的顽强与坚韧。
台儿庄战役爆发后,郑洞国将军临危受命,率部火速开赴运河南岸,抢占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日军的进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f8e98545338b688926781f5deffb5b.jpg)
当敌军企图强渡运河时,郑洞国将军果断下令开炮,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日军阵地上,瞬间打乱了日军的渡河计划,将其死死地阻挡在对岸,使其无法前进一步。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郑洞国将军指挥若定,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赫赫战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成为了抗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5ab42f3d3694e1b3bd0900102ecec3.jpg)
而在昆仑关战役中,郑洞国将军更是身先士卒,率领荣誉一师担任主攻任务。
面对日军王牌第五师团的顽强抵抗,他毫不畏惧,精心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向日军阵地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
在战斗中,荣誉一师的官兵们奋勇争先,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喊杀声震天动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cc85c602de7a680ced1bb53c3098d6.jpg)
经过数天的浴血奋战,我军几乎全歼日军第 21 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及其以下 4000 余人,成功攻克了昆仑关这一战略要地,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捍卫了中国军人的荣誉和尊严。
此役中,郑洞国将军的荣誉一师伤亡极为惨烈,全师 1.3 万人,战后仅剩下 700 余人,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b6ae97894eb0cab8d2bd1c2b296f72.jpg)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1948 年,郑洞国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负责坚守长春。
此时的长春,已经被解放军包围,城内的国民党军队陷入了绝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5876cd4a258a365f3ec7fe03efc911.jpg)
郑洞国深知长春的局势危急,但出于对蒋介石的忠诚和军人的职责,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试图寻找突围的机会。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物资日益匮乏,士兵们的士气也逐渐低落,在这种情况下,郑洞国的内心开始了激烈的挣扎。
他一方面要面对蒋介石的严令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考虑到城内百姓的生死和士兵们的前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d41aacc16223c77798cf91d7ca5561.jpg)
与此同时,解放军对长春采取了“长围久困”的战略方针,加强了对长春的包围和封锁,同时也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争取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和投诚。
在解放军的努力下,郑洞国手下的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发动起义,这给郑洞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曾泽生的起义,郑洞国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他深知,长春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但他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仍然不愿意轻易放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65af93c65c0f2375f6606f7e6260af.jpg)
而他手下的部队已经人心惶惶,继续抵抗下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损失。
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内心的挣扎后,郑洞国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起义投诚”。
这一决定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也意味着他要放弃自己多年来的信仰和立场,重新选择一条道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2d949fe6cc6060b4a076be03ef7f79.jpg)
但他明白,这是为了长春的百姓,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牺牲,也是为了顺应历史的潮流。
1948 年 10 月 19 日,郑洞国率部起义,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这一事件,不仅使长春避免了战火的破坏,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4dc63244967ba6cd3ef5b3d2dbb74a.jpg)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起初怀揣着解甲归田的想法,希望回到家乡过平静的生活,而周恩来总理的一番话改变了他的主意。
周总理深知郑洞国的才能和价值,诚恳地劝说他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周总理的关怀和鼓励下,郑洞国放下了过去的包袱,决定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b70c9ce4b738418ee820f8a8914ec6.jpg)
1952 年,郑洞国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开启了他在新中国的任职生涯。
尽管这一职位与他曾经的军事指挥生涯大相径庭,但郑洞国依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积极参与水利部的各项事务,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努力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9c20b86952a618cd4a1a52e1acbb2a.jpg)
在新中国的岁月里,郑洞国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关心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他时常与昔日的战友和同事们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鼓励他们也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教导他们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3bbcc85b307fe4f6f0ba3b0dd3d441.jpg)
在郑洞国的家族中,子女们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各自展开,长子郑安飞选择留在大陆,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参与了众多重要项目的建设,用自己的双手为新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da1068d38862de962585636d8129b2.jpg)
在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着父亲郑洞国教导的正直、勤恳的品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见证了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
而次子郑安腾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与未知,1948 年他跟随国民党前往台湾,从此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d60ccf93fc0b28c489728b42b0bfa0.jpg)
多年来,郑洞国和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郑安腾的下落,他们四处打听,托人寻访,但始终杳无音信。
骨肉分离的痛苦,成为了郑洞国心中永远的遗憾,也成为了这个家族在时代洪流中遭受的一道深深创伤。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家庭都被迫承受着这样的分离之苦,而郑洞国一家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残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48b0f214e5a39673094822a2acc05f.jp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家族的命运在新一代人身上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家族的骄傲。
郑建邦长期在民革中央工作,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步在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并担任了重要职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4b6d0a94cd073a5cb63fcbfc192ca9.jpg)
他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各项事业的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他的成就,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传承,续写着家族的辉煌篇章,成为了家族在新时代的杰出代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764f7a732dbad5c85bee1e07fa75da.jpg)
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选择至关重要,郑洞国在关键节点的抉择,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这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坚守正义和良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5c71e46704ea89269b0234e11b2d85.jpg)
郑洞国及其家族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399a408fa5bcac3be463bef826912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ad4598e1eb210aa57a0a813a6968f9.png)
石门县人民政府端在 2016-10-19关于《抗日名将郑洞国》的报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6a67ab6547d1cf860d8cea6ef13845.png)
省委会宣传联络部在 2016-08-10关于《民革领导人传:郑洞国》的报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913a2bcfc18b7c35b7a812cb692697.png)
新华网在 2018-03-14关于《郑建邦简历》的报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8a37da9d05c8140cf1688505eabcb88.png)
新华社在 2022-12-11关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名单》的报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a9fa48b4aa35ad77deec3fb336e2f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