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实施战略调整,组建115师、120师和129师,共16个团。此次改编既是战略转变,也意味着红军老将重担指挥职责。
六团长晋升上将,七位至中将,多曾任红军要职,经验丰富。改编后,他们率部抗日,成就辉煌。其脱颖而出,归因于卓越战斗力和领导力。
115师经历了有序的组织构建与逐步的发展壮大,其结构日益完善,战斗力持续提升,确保了部队在各项任务中的高效执行与卓越表现。
115师师长林彪,辖多旅,核心为343与344旅。陈光领导的343旅含685、686团,团长分别为杨得志、李天佑。杨得志凭丰富经验升任上将,李天佑以勇猛获上将军衔。
徐海东344旅辖687、688两团,两团领导均展露卓越军事才能。687团团长张绍东1938年与参谋长兰国清叛变,未带走部队,教训深刻。688团团长陈锦绣同年战斗牺牲,为八路军英烈。
115师独立团由杨成武领导,他凭借坚韧的领导力和英勇精神,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最终荣获上将军衔,成为八路军中的重要将领。
120师由多支部队整合而成,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做出了巨大贡献。
120师师长贺龙,辖358旅与359旅,各领多团。358旅张宗逊麾下,715团团长王尚荣抗战屡胜,晋中将军衔;716团团长宋时轮指挥果敢,荣升上将。
陈伯钧的359旅包括717团和718团,团长分别为刘转连和文年生。刘转连指挥卓越获中将军衔,文年生以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赢得信任,屡立战功,亦被授予中将军衔。
此外,120师教导团团长彭绍辉,凭高度责任感与卓越决策力,在抗战中功勋卓著,最终荣获上将军衔。
129师由多支部队整合而成,经历多次战斗与调整,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并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9师师长刘伯承,麾下385、386旅抗日功绩显著。385旅由王宏坤领导,含769、770团。769团长陈锡联作战英勇,屡歼敌,授上将军衔;770团长张才千策略出众,获中将军衔。
386旅旅长为陈赓,辖771团与772团。771团团长徐深吉战功显赫,获中将军衔。772团团长叶成焕于1938年4月牺牲,年仅28岁,其英勇事迹成为抗战悲壮史诗。
129师教导团团长为张贤约,其士兵多为精选优秀战士。张贤约凭借卓越领导才能,荣获中将军衔。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为备受尊敬的军事指挥官,凭卓越指挥力与军队高效作战,使该团战场屡建功勋,他因此荣获中将军衔。
团长们凭借卓越领导,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团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树立了榜样力量。
这些团长战斗中展现卓越指挥与英雄气概,同时为开国将帅培育众多优秀军事人才。
在这些团长里,除陈锦绣、叶成焕英勇捐躯,张绍东叛逃未留战绩外,其余团长均在战争中获得了显著成就。
1955年,6名团长晋升上将,7名团长晋升中将,多人在解放战争中继续担纲重任,对新中国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八路军初期,团长、政委、副团长及政治部主任等领导均成绩斐然。韩先楚、杨勇、谢富治、黄永胜、刘震、邓华等人日后晋升上将,在新中国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八路军首任团长中,建国后多为上将、中将,唯独张绍东叛变,后被我军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