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彭德怀参会时,指着会场一照片怒吼

公西子横说历史 2025-03-29 15:19:50

1949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全国人民正沉浸于新中国成立所带来的欢庆与喜悦之中。

年末,一野第二兵团于兰州举办扩大会议,众人围坐一堂,交流热烈,氛围极为欢快。

正谈得欢畅,彭德怀猛地站起,直指会议室前的大幅照片,高声道:“将边侧的‘猪头’移走。”此情形引人好奇,究竟为何?

【会场的热烈气氛】

兰州冬日严寒,会议热烈气氛却驱散了寒意。彭德怀步入会场,与会者皆激动,一人高呼“彭总驾到”,继而,欢呼声接连不断。

解放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与一野将士在西北战场奋勇抗敌,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敌封锁,赢得胜利。会场中,士兵与干部见彭总,激动不已,掌声雷动。

彭德怀含笑步入会场,望着并肩作战的战士们,感慨颇深。众多将士与他历经多年战斗与生死考验,深知今日胜利来之不易。

彭德怀立于会场中央,向众人深鞠一躬,感慨道:“今日之胜与安,皆源于众人之付出。”言毕,现场掌声雷动。

【突如其来的怒吼】

众人尚在喜悦与掌声中,彭德怀却骤变脸色,径直至主席台,怒指台上画像道:“将主席旁那‘猪头’摘下搬走!”

这句咆哮使会场骤然沉寂,先前洋溢的欢呼声戛然而止,氛围凝重得连细微针落之声亦清晰可闻。

此时,众人未料彭德怀会在此场合骤然动怒。现场氛围顿显尴尬紧张,与会者多相视无言,皆不知所措。

彭总一向刚烈直率,发火必非小事。作为会议筹备者之一,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初时反应稍缓,随即洞悉了事情缘由。

会议筹备时,许光达为表对彭德怀的尊敬,决定在主席台悬挂彭德怀画像,置于毛主席与朱德元帅画像之侧。

他认为,彭德怀作为西北战场指挥者及红军早期领导人,与毛主席、朱德同挂画像,既彰显其历史功绩,也体现军中对其的崇敬。

【三个理由引发的误会】

许光达如此安排,背后蕴含三重深意。

彭德怀军中资历深厚,被誉为“老大哥”。自红军至抗战、解放战争,他一直担任要职,多为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地位仅次于毛主席和朱德,深受军中敬重。

其次,彭德怀作为红五军创始人,与毛主席、朱德共战井冈山,其历史功绩确凿无疑,应与他们一同被悬挂画像以示纪念。

最终,彭德怀作为一野领袖,深得将士敬仰,其画像被悬于主席台,成为全军对其尊敬与爱戴的象征。

许光达的考量本意为善,却忽略了彭德怀历来反感个人崇拜与特殊待遇这一点。

【彭德怀的“猪头”比喻】

彭德怀见画像挂于毛主席旁,心生怒火。他性格刚烈,反感居领袖光环之下。身为开国元勋,他从不认为应享此等荣誉。

他自嘲画像为“猪头”,表达对个人崇拜的反感。他认为,毛主席与朱德元帅的画像挂于主席台理所当然,自己仅是普通战士,无资格与伟人并列。

彭德怀望向众人惊愕的脸庞,冷静言道:“我彭德怀几曾妄自尊大,敢与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并肩?”言毕,神色严肃而无奈。此言犹如石击静水,激起与会者心中深深敬意。

【历史上彭德怀的多次反对】

彭德怀不喜挂自己画像的情况,已非初次出现。

新疆解放初期,彭德怀与群众共庆胜利,漫步街头时,有人高举其画像,齐声高呼“彭总万岁”。

彭德怀见画像,即上前欲撕。此举令围观者误其为“坏分子”捣乱,众人蜂拥而上,有欲制止者。

面对误解,彭德怀自报身份,声称自己即彭德怀。经群众比对画像确认后,误会得以解除,证实眼前之人确为彭总。

彭德怀叮嘱众人:“日后勿抬我画像,若要举,当举毛主席与朱总司令之像。”此言一出,群众惊且感,纷纷鼓掌致敬彭德怀。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多次拒挂画像,一次探望前线时,见山洞里贴着其剪报画像,脸色严肃,命战士取下。战士虽敬仰而挂,但彭德怀并不认同此做法。

【彭德怀的原则】

彭德怀排斥个人崇拜,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坚持自己仅是战士,应为人民服务,不享特殊待遇,这份坚持贯穿他的一生。

这正是彭德怀性格的魅力。他刚正不阿,言行合一,不受功勋和荣誉束缚。他认为毛主席、朱德是国家栋梁,自己仅是人民军队战士,不敢与之并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