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社区团购增长明显。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报道,某地拼团的社区只有平时的30%,却团出了高出疫情前近4倍的商品量,团长表示,订单多到打印机都烧坏了。卫生纸、方便面、新鲜烘焙的面包、牛奶、鸡蛋、面粉、生鲜肉类等商品,开团即售罄。这位团长还创下了开团以来的最高纪录,10分钟卖出8700元的货品。
相比起2个月前,社区团购可谓冰火两重天。
2020年1月,社区团购知名创企松鼠拼拼的微信小程序无法下单。有媒体报道,其位于科林大厦的公司总部一夜搬空,此前2个月里有供应商前来要账。而再往前追溯,2019年9月就有人在脉脉上爆料,松鼠拼拼融资困难,业务部门裁员超80%。
要知道,这个诞生于2018年的品牌,融资超过6000万美元,2019年1月就实现月均GMV超1亿。
2019年可谓社区拼团的洗牌之年。
除了松鼠拼拼,你我您、邻邻壹、小区乐、美家优享等头部社区拼团品牌,也曾在2019年下半年传出裁员、业务调整、合并甚至倒闭的消息。
疫情阻止了这一局势的蔓延,也在悄然改变社区团购的格局。
从社区拼团的发展来看,行业风口起于2018年下半年,当时助推团购模式的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350亿美元。
此后半年,社区团购受到互联网创业者追捧。他们线上揽获微信生态私域流量,线下收拢每个社区点位,半年内拿到的融资就超过45亿。
但当流量红利逐步消失后,社区团购的竞争力开始回归到供应链上,那些烧钱追求流量数据的创企纷纷成为先烈。
除了松鼠拼拼,呆萝卜其实最能说明这件事。
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呆萝卜相关人士李鑫介绍,春节期间,呆萝卜在合肥的170家左右的门店正常营业。今年春节因为疫情对于业绩增长有所拉动,但营业情况属于商业秘密,无法透露。
即使业绩有所增长,但呆萝卜依旧没能渡过危难时期。2019年末。这个品牌和松鼠拼拼等一同,被爆出经营不善,拖欠供应商货款、裁员、资金紧张等消息。
到2020年3月11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媒体刊登《破产公告》称,已受理呆萝卜重整一案。
在AI财经社看来,社区团购未来的发展里,创企们已经交棒了,接下来则是传统的大型生鲜便利店、区域生鲜零售企业、大型零售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进入赛道。
疫情期间,湖南步步高超市就切入了社区团购。其推出的小步优鲜,上线初期大概服务200个社区,每天2000单左右,3月份小步到家预计每天上10000单。
在传统商超方面,物美超市可谓最早入局。
2018年12月,物美超市上线多点拼团。数据显示,该业务目前有200家自提团和1000多家社区团,其中,下单用户数的60%可发展为北京物美新用户。
借助本有的供应链能力,传统商超在社区团购领域的入驻逐渐增多。
与多点拼团同一时间,永辉超市以一款车厘子产品,启动了社区团购的第一单。
此后,永辉生活APP的预售频道中能看到,永辉超市正在招募“社区团长”,希望后者的身份尽可能是拥有社区团购经验的小区业主,并在永辉社区团的指导下建立微信群、分发信息、活跃气氛等。
永辉背靠的,依旧是其全行业领先的生鲜供应链。
其B2B平台彩食鲜2017年的营收就超过了10亿,已在重庆、北京、福建、四川、安徽等地建立生鲜中央工厂,面向餐饮+医药+监狱+教育+银行等拓展300家企业大宗业务。
02.线下不足,互联网巨头从服务侧进击相较于传统商超,互联网巨头更早入局。
2018年上半年,网络就传言京东将要入局社区团购。直到当年11月,京东推出名为“友家铺子”的小程序,主打石家庄、保定、衡水、烟台等二三线城市市场,并以生鲜、日用百货为主要经营品类。
此后,苏宁小店正式上线社区团购功能,推出苏小团APP,预计在全年招募10万名团长。58同城推出了“到家优选”,阿里也在手淘上线了“驿站团购”服务。
但不到一年,京东业务最先出现问题。网友爆料,友家铺子出现了无法登陆、无法注册、无法转发的情况。后来,有媒体报道称,京东开始调整业务方向,更偏重于做供应链,包括仓储和商品等方面。
当前,直接参与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并没有多少成绩。在纯互联网流量竞争之外,他们都纷纷开始往服务侧转型。比如阿里偏向物流端、苏宁赋能便利店等。
3月6日,拼多多就推出线下团购工具快团团,以协助社区周边商家在线收集社区居民物资需求,并完成在线下单。在所有人都关注其布局社区团购时,快团团更准确的属性不过是工具。
上观新闻曾报道浦东新区一小区的社区团购活动。疫情期间,该社区团购每周1-2次,一次团购能卖掉8万元。爆棚的生意,让团长累得够呛。一笔笔收钱、接龙记录需求、做excel表格统计,再用标签打印机打出来。等货运到后,几个志愿者一份份核对规格、贴标签,再等着大家来领取或送上门。而拼多多快团团的出现,让一切简单了起来。
团长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上线商品,加图片、加描述,分享到群里,大家直接点击就可以参团,直接在平台上付费,货到了,小程序就会马上发通知。
快团团项目负责人告诉新零售老板内参,快团团已服务了全国超过10000个社区的周边商家,为社区消费者提供生鲜、日用等集中团购服务,其中超过50%为湖北地区线下商户。
03.夹缝中的新势力:物业团购崛起当各个赛道的参与者都涌入社区团购后,他们发现这个领域有些难以应对的痛点。
第一,依赖团长这个渠道。这一点,快团团的出现,提升了个人的效率。
第二,依赖后端供应链。这一点,传统商超和互联网巨头配合,上下游开始协同。
最后,进入社区还要跳过一道门,物业。
物业,是天然的流量入口。他们掌握着整个社区内所有的广告位资源,还有现成的社群基础,是距离目标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此外,他们对于社区用户数据知根知底。社区住户的数量、阶层构成、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潜力等方面,物业公司对自己的社区住户有着极为完整且精准的用户画像。
在新经销一次分享中,享团创始人丁梦琪就说到,小区物业是最接近社区消费者的人,长时间处理邻里关系使他们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非常深的关系。
但享团在于物业的合作中,就曾出现了BUG。
最大的问题是分成。丁梦琪说,当时钱都还没有赚到,物业却经常会在分润上与我们纠结扯皮;而且,由于社区团购多以食品生鲜为主,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影响物业与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
如何搞定这个利益群体,成为社区团购领域的长久问题。
但这个问题还没解决,物业自己就搞起了社区拼团。疫情期间,碧桂园就在社区团购等增值服务方面建树颇多。
财报显示,2019年,碧桂园的社区团购交易额就达到超1亿元的流水。
这个领域做得最早的是物业公司彩生活。
彩生活CEO唐学斌就曾表示,“我们不希望物业管理永远成为我们最挣钱的部分”。在他看来,彩生活依托互联网搭建的社区平台,能为业主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这些消费则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盈利空间。
而除了碧桂园和彩生活,万科的“住这儿”、保利的“若比邻”、中海的“优你家”、富力的“自在社区”、恒大的“恒腾密蜜”等,都采用类似社区团购的模式。
04.结 语对于整个社区团购的分析,这个行业的问题在于:交易链路倚重团长,市场切入倚重于物业,规模增长倚重于流量,市场竞争归功于供应链。
对应来看,拼多多快团团在团长方面提升效率、初创企业在流量方面下足功夫、京东阿里及传统商超在供应链把握十足,物业公司则垄断数据自成一派。
凡是有痛点的地方,就会有企业生存的空间。只是,随着行业发展逐渐成熟,这其中不少痛点将慢慢消散。最先被移除的是流量问题,所以初创企业们率先跌落。
在未来的发展中,供应链、运营、渠道都是零售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真正能够活下来的,要么是在各自的环节里做出规模,要么就是纵向集成涉足每一个环节。
这终将是赢家通吃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