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切糕“后遗症”有多可怕?即使如今已明码标价,也无人问津

月浩叙事 2024-12-23 16:28:01

对于切糕,网友曾这样调侃:一刀马云落泪,两刀化腾崩溃,三刀建林下跪。

如此这般的调侃并非只是谣传,而是实打实的血泪经验总结,用以代指人们对于切糕这一事物避之不及的态度。

许多人对其畏之如虎,谈之色变,平日里见着了别说买上一块,甚至连边都不敢往上靠,生怕让人碰了瓷。

以至于现在不少卖切糕的商贩为了挽回自己的口碑,都将切糕事先切好装盒,并明码标价的摆在外面。

但也是无法勾起他人的兴趣,说到底还是顾客都被骗怕了,生怕其中又有着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陷阱,等待着自己跳入其中。

切糕已经明码标价了,为什么买的人还是很少?

一、推着三轮车的新疆小贩

切糕原名玛仁糖,是从新疆那边流传入内地的一种特色美食。

因为售卖的时候需要用刀来切成一块块的方便打包,所以内地人便为它取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切糕。

多数人对于切糕的印象,应该还停留在一个戴着小帽子推着三轮车的商贩,上面载着一大块五颜六色的好看糕点,在大街上的道路旁大声吆喝着顾客。

那盛放在小车上的糕点,光是大概望去,便能够看见各式各样的干果蜜饯点缀其上。

看上去色泽缤纷的,无比鲜艳,煞是好看,可以想象到吃到嘴中时那香甜美味的口感。

和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当中,向来喜欢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

食物的外观和颜值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看着好看的食物,也往往能更加的引起人们的食欲。

所以很多人便对此心生好奇,想要尝试一下到底是个什么味道的。

但当你升起了这样的心思,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会要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了,通常来说的剧本应当是这样的。

二、不太愉快的交易

当顾客走上前去,询问那卖切糕的小贩切糕怎么卖,老板可能会竖起两根手指冲你比划,也可能是用着含糊不清的普通话说着二十。

顾客想当然的以为这二十是指的一斤的价格,殊不知这只是一两的价钱。

即便你问的是一斤多少钱,老板照样可以用这种含糊不清的态度敷衍过去。

毕竟竖起的两根手指既可以表示二十,也可以是两百,只不过大多数都不会想到这东西能卖这么贵就是。

二十块钱一斤的价格并不贵,于是客人便起了心思,想要买上这么一块回去尝尝新鲜,于是便跟老板喊道,“给我切一斤的。”

然后老板狠狠的从那一大块切糕上面划拉下来了一大块,然后放到了秤上。

在顾客目瞪口呆的眼神中,电子秤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数字,2.3斤。

而且这个时候的老板像是忽然治好了原先口齿不清的毛病,伸手问顾客要钱,用着清晰无比的普通话说:

切糕20块钱一两,一斤是两百,你要的这一块总共是四百六十。

大家搞不懂,为啥看着不大的一块切糕居然会有如此份量,更搞不懂,这老板究竟是怎么有胆把这东西卖到如此天价的。

但很快,广大消费者朋友就能明白了。

当客人拒绝付钱并表示这东西不要了以后,老板一把操起了自己用来切切糕的那把刀子,开始对客人比划了起来,大有一副今天不把钱付了就别想走的架势。

想到刚刚那把刀轻而易举的分开那么一大块看起来很是坚固的切糕的画面,换谁估计都得哆嗦两下子。

当然,老板估计也只是敢比划两下,真要动手伤人也是不太敢的。

不过大部分人经这么一吓,也就乖乖的选择了掏钱了事走人,最多是以后再也不来光顾,甚至还要告诫自己的邻居亲朋好让大家做好防范。

至于那些硬气的人,继续闹下去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话说在2012年的湖南岳阳就曾有过这样一起广为周知的案件,具体的起因经过就和以上所说的相仿。

不过区别在于,那名倒霉的顾客并没有选择妥协,甚至当场和卖切糕的老板扭打在了一起。

但在打斗中不慎撞翻了放切糕的小车,使得这一车子的切糕都洒落一地。

而在事后该男子被判处赔偿罚款九万多元人民币,其中70%都是用来补偿老板这一车子切糕的。

该事件在当年国内人尽皆知,自此之后,切糕的名声便一落千丈,时至今日哪怕已经明码标价,恐怕影响依旧尚存。

三、夸张身价哪里来?

就那一辆小三轮上面载着的一大块切糕,居然有着高达上万多元的身价,着实是令人难以想象。

切糕的如此身价当然也是有着缘由的,一方面是因为切糕的主要原材料是以各种坚果构成。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何种种类的坚果一般来说价格都是普遍偏高的,几十块钱一斤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切糕这东西本身就很是压秤。

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葡萄糖浆或者其他糖浆,并在其中加入各类的坚果,最后将整个制成品都拍打压制紧实。

所以切糕这种食物密度可是相当之大的,往往看着不起眼的一小块就有着你难以接受的份量。

当然,这也离不开切糕老板的虚高标价和“春秋刀法”就是。

往往你跟老板说要一小块,或者自己动手比划出一个大概的宽度,老板都能够给你切出更多的量来。

简单点说就是斜着切,下刀处很窄,但越往后越宽,大体形状呈一个梯形。

当你意识到了不对劲想要喊停时,老板便会又装作一副听不懂普通话的样子,不闻不问。

至于那些手脚麻利的老板更是能赶在你喊停之前就给你切完这一大块,然后便又到了熟悉的强买强卖时间。

四、本质上依然是信任问题

有的人可能就会疑惑,他们这样做就不怕遇到难搞的顾客吗?

答案当然是怕的,所以切糕老板对于顾客群体的挑选,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市井中不好卖了,切糕贩子的下手对象便成了那些年岁不大的年轻人,又或者是相伴出行的小情侣这种。

年轻人脸皮子薄,总是拉不下脸面去过多争执些什么,擅长讨价还价的更是罕见。

而小情侣也同样如此,谁都不喜欢在自己的对象面前落下脸面,哪怕是咬咬牙大出血都会含泪拿下,因此他们的行为总是能够屡屡得手。

像是那些看上去就很是不好惹的顾客,自然不在他们的客群范围当中。

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当地的本地人,一方面是人家对于自己的情况知根知底,不好去自讨没趣。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假如真动起手来,有着主场的优势,保不齐对面能摇来多少人,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以在口碑变差导致生意不佳以后,一些切糕商贩开始将阵地转移到了各大学校的门口,将目标对准了那些社会阅历不足但又偏偏很有钱的大学生。

眼神清澈的大学生哪见识过这般手段?基本上都会乖乖的选择掏钱了事。

其实就算是在今天,也有不少景区有着这种拿旅客当冤大头的事件存在,这并不罕见。

不过区别在于,切糕事件在当时闹的动静确实是大了一些,以至于让人们口口相传,都得知了此事。

就像是被某法官定性的那起扶老人事件一样,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成功的开启了这个缺乏信任的时代,切糕事件也是亦然。

人与人之间最为宝贵的财富便是信任,信任没了,可是很难再重新建立起来的。

就是因为曾经有许多人都上过切糕的当,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这般场面。

哪怕是店家明码标价的将其售卖,也无法揽回客源,归根结底便是人们对于切糕的不信任态度。

中华文化上下传承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类美食不知凡几,又有什么必要非要死赖着这一块切糕不放?

哪怕是宁愿承担着上当受骗的高风险,也要吃上一口?忒不值了吧。

更何况据大部分吃过的食客网友所说,切糕的实际口味其实并不咋地。

网友表示,切糕只不过是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了一些,但实际上的口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惊艳。

这或许也是它的高价格和高颜值给了人们以足够的期待感,但当最后期待落空时,便会形成更为剧烈的反差。

从而使得广大消费者对之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履。

结语

新疆的切糕之所以会有今天的这般情景,主要的罪魁祸首应当还是那些不良商贩。

但除了这部分人以外,也同样有着不少价格适中,明码标价的良心商贩,他们也同样是受害者。

不过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受损是在口碑上面的。

所以经常会有人说,比起外地人,可能还是新疆的本地老百姓更想问候问候这些在外面坏他们口碑的家伙。

或许切糕在曾经是一份不错的美食,但在今天,人们提起切糕两字想到的往往就只有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便很难再度给予信任。

即便切糕问题其实并不是切糕本身的问题,而是某个别商家的问题。

0 阅读:10

月浩叙事

简介:社会不只是现实,还有搞笑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