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唐军政格局中李建成地位的演变

梅睿祥 2022-09-26 15:14:33

唐朝,算得上是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盛世,在文化方面,唐诗作为主流的文学形式影响力贯穿数千年;国家层面来看,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制度放在当时都处于世界前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唐朝巅峰的代表。

说到这些盛世的开创者,我们或许会想到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战功卓著的唐太宗李世民,完善科举制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往往都会忽略一个角色,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也是当年的第一任太子。

虽说此人最后死于玄武门之变,但是他对于唐朝的贡献无法否认,尤其是唐朝初步建立的时候,当时太子的身份还没有被废除,李建成在军政格局中的作用依然是举足轻重,每次其地位的演变都在影响着唐朝。

一、李渊与李建成

1.备受宠爱

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李渊对其非常的宠爱,早在当年李渊还是唐国公的时候,李渊就将其册封为之后继承皇位的世子,建立唐朝的时候,不加犹豫的就将其立为皇太子,直接将此后执掌天下的权利交到了李建成手上。

即使在后来李建成受杨文干蛊惑起兵造反之后,李渊仍然不想放弃这个儿子,公然造反这种杀头的罪过在叛乱评定之后,竟然被李渊单纯地归结为家庭矛盾,甚至为了李建成出尔反尔,答应李世民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兑现。

2.玄武门身死

如此做法让李世民心中和平继承皇位的最后一次希望破灭了,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在玄武门埋伏了十大高手并于前一天入夜控制了所有的侍卫,这一切都在秦王府的共同谋划之下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第二天被召入宫的李建成与李元吉并不知情。

等到第二天黎明的时候,包括皇帝李渊在内,整个玄武门都在李世民军队的控制之下,他以李建成、李元吉造反为名,前去护驾,令心腹将李渊和一众大臣带去了湖心的船上软禁,自己带领其余军队应对玄武门的变故。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后,后者率先察觉到异常,除去周边环境异常平静之外,原本负责看管和值班的侍卫们全都是新面孔,李元吉刚将这些事情告诉李建成之后,就看见了骑马走来的李世民。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的李世民身披铠甲,全副武装,完全没有觐见皇帝的意思,当时李元吉率先感觉到不妥,当即拈弓搭箭,对李世民射出,但事情仓促,未搭满弓的第一箭并未近身,第二箭也被李世民轻易挡下。

此时李世民开始不紧不慢地拿出弓箭,当时的李建成尚以为李世民是在生李元吉的气,在呵斥其道歉的时候,李世民的满弓一箭已经射出,但是这一箭的目标却是李建成,其在猝不及防之下就被贯穿了太阳穴。

李建成死后,李元吉出逃,但随后被大军抓住处死,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就此陨落。

2.功勋被埋没

被囚禁于船上的李渊在被报知太子与三王子因为谋害秦王皆已伏诛之后,大呼一声“建成”之后痛哭不止,也是体现出了李渊对李建成的爱意和器重,当然李渊对李建成的宠爱至深,说明他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但是在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为了掩饰这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将关于李建成的一切都淡化甚至抹去了,包括他早年的身世和经历,在相关的史书记载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都被冠以“二贼”的名号。

连后来李建成的墓志铭之中,其相关记录也只有生卒年月寥寥数笔,也就导致李建成在后人的心中并没有什么印象和地位。我们不知道的是,唐朝初建的时候,李建成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唐初李建成政治方面的作用

1.天下大乱之时的高瞻远瞩

当时正值隋炀帝统治后期,政治昏庸天下大乱,李渊尚是朝中手握重权的唐国公,彼时的老实本分的他并没有起兵造反的念头,当时最早有执掌天下念头的不仅是次子李世民,还有太子李建成,只不过当时两人的做法不同。

两人先后对李渊提出了起兵造反的建议,李渊执意不从,李世民见状,就和手下一起商量了一个对策,将李渊灌醉之后诬陷他与皇帝的嫔妃有不清白的关系,以此为借口逼迫李渊起兵,但当时李建成的做法更具有前瞻性。

他仿佛早在天下大乱之际就意识到了李渊会造反,所以在李渊拒绝造反提议之后只身前往河东地区,秘密召集兵力,笼络军马,四处结交英雄豪杰,等到李渊被迫同意起兵之后,李建成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势力。

这些兵马人才对于当时即将“举大事”的李渊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的一大助力,因此李渊对其相当看重,起兵之前就曾表明,建成尚在河东,要是他不回来我就绝对不起兵,不仅如此,此后战事的商讨之中,也有李建成的位置。

可以看出,李建成早在唐朝建立之前的反隋时期,就已经在军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2.唐朝初期的地位

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建立唐朝,此时李建成作为太子,军政地位可以说是进一步提升,作为东宫的掌控者,李建成继续笼络人才,将王圭,魏征等著名的臣子全都为自己所用,听从他们的建议结实山东地区的豪杰,善待俘虏。

不仅如此,由于李渊的宠爱,李建成在朝中的地位很快得到了巩固,当时的李渊身为皇帝,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李建成,所以在平时,只要不是涉及格局变动的朝中大事,基本都是由太子的李建成处理的。

李建成的军政地位不止体现在他对政治的辅佐处理,更多的是在战争方面,虽然不及当时战功显赫的李世民,但是战争的重要性却也不容忽视。

三、战争中的地位变动和巩固

1.稳固长安的决定性战争

当时随李渊四处征战的不只是追随在身边的李世民,还有独自作战的李建成,当时在起兵造反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李渊于617年决定带兵进攻长安,作为当时隋朝的首都,拿下长安就等于取得战争的主导权。这场战争的领导者其实就是李建成。

面对当时长安城的易守难攻,李建成下令手下兵分三路扣关攻打,但受到了守军的顽强抵抗;李建成一方损失惨重,此时的李渊充满了担忧,就在即将决定调回李世民的时候,李建成随即破城,攻下长安,展现了卓越的军事实力。

2.建国初年的稳定战争

在唐朝初年,为了保证新生政权的安全性,李建成曾被派遣去进行少数民族的歼灭战,此前是李渊亲自带兵前去的,李建成在朝中主持大局,不过面对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李渊吃了大亏,此时的他想到了当年出奇制胜拿下长安的李建成。

随即两人交换任务,李建成带兵到达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时候,面对壮硕的少数民族,并没有着急出战,而是利用在朝中所学详细分析少数民族的战术,随后对症下药,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歼灭敌军六万人以上。

3.解决令李世民也头疼的问题

在后来唐朝的平定战乱和扫除匪患的斗争之中,基本都是李世民带兵前往,李建成则是留守朝中,一方面学习治国理政的方法,一方面负责后方的支援保证,但没想到的是,战无不胜的李世民也会遇到难题。

面对大唐最大的隐患刘黑闼的时候,李世民曾经亲自带兵征讨,但最终没占到什么便宜而选择班师回朝,随即太子李建成前往,处理日常国事的他知道要想打败这股顽固的土匪,就只有从内部瓦解它。

李建成到当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复民心,给予当地优惠,安抚民众,失去了人民支持的刘黑闼就成了一伙孤立之敌,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之后,李建成利用其军队内部的恐慌,一举歼灭了刘黑闼的势力。稳固了唐初的政局。

总结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来看,李建成在唐初时期的军政格局地位发生过很多的变动,从最早的王世子,到起义军队的核心力量,天下稳定之后,李建成的人才笼络和治国理政都推动了朝廷的进步。

除此之外,对外战争中的谋略,对内的后方供给中,李建成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地位方面也要超过李世民不少,但是李建成最终也是败给了自己仁慈的性格上。

直到自己死亡的前一刻,都在为自己的两位弟弟考虑,虽然后续事迹被抹去,但是其对大唐的贡献不可磨灭。

0 阅读:4

梅睿祥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