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墨拓本 冊(版本一)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历经陈、隋、唐三朝,一生仕途坎坷,却在书法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风格独特,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特点鲜明,他的楷书险劲瘦硬、笔法刚健、结构严谨,被后世誉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书法成就极高,对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与独特见解,所著《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书法理论著作,对后世书法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后世学习者众多,成为楷书学习的经典范本,还对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汉字文化圈书法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唐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宋拓本 冊(版本二)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的得意之作,由魏征撰文,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事。此碑书法堪称欧阳询楷书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元 柯九思 書九成宮醴泉銘(点击标题下载)
书法特点剖析
笔法精妙:以方笔为主,起笔与收笔干净利落,如斩钉截铁;笔画刚劲有力,粗细变化自然,在细微之处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如“之”字,三点水形态各异,首点饱满厚重,第二点顺势带出,第三点回锋收笔,整个字虽笔画简洁,却尽显用笔的精妙与变化。
结构严谨:字体修长,重心平稳,内部空间分布均匀且疏密得当。左右结构的字注重左右部分的呼应与协调,上下结构的字则强调重心的垂直对齐。像“泉”字,上下结构紧密相连,“白”字上宽下窄,与下部“水”字相互支撑,整体和谐稳定,给人以端庄大气之感。
章法和谐:字距与行距适中,行列整齐,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美。每行字的中轴线基本垂直,使通篇文字看起来规整有序,又不失灵动之气。
唐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冊(版本三)
主题与文化内涵
九成宫的历史与环境:九成宫始建于隋朝,原名仁寿宫,唐太宗时修复扩建并更名为九成宫。此地山水秀丽,建筑宏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描绘出九成宫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古代皇家建筑的高超技艺与宏大格局。
唐太宗的功绩与品德:文中盛赞唐太宗年少时便开始经营四方,以武功统一海内,后又推行文德,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附。他心怀百姓,忧劳成疾,却仍珍惜民力,拒绝建造新的离宫,而是对旧宫进行修缮利用,体现出其节俭爱民的高尚品德。唐太宗“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懷遠人”,其文治武功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为醴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醴泉的祥瑞意义:在唐太宗的德政之下,九成宫出现了醴泉。“其清若镜,味甘如醴”的醴泉,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被视为祥瑞之物。它的出现寓意着上天对唐太宗的认可与庇佑,象征着国家的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如文中引用诸多古籍记载,表明在君王德政之时,醴泉才会出现,它能“蠲兹沈痼,延彼遐龄”,给人们带来福祉。
唐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清拓本(版本四)
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作品,其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经典范本,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书法家通过临摹此碑,汲取欧阳询书法的精髓,不断传承和发展楷书艺术。
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碑文详细记载了九成宫的相关史实以及唐太宗时期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祥瑞的崇尚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与赞美之情。它见证了唐代的辉煌与繁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以其精湛的书法艺术、深刻的主题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书法史上熠熠生辉。它不仅展现了欧阳询卓越的书法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无数书法爱好者不断追求书法艺术的真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法帖,墨拓
文物统一编号 赠拓000362N000000000
作品号 赠拓00036200000
品名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墨拓本册
分类 拓片
作者 欧阳询
书体 楷书
数量 一册:二十一开(本幅二十一开四十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九成宮醴泉銘。祕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撰。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随之仁壽宮也。冠
山抗殿。絶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巗竦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
榭參差。仰視則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暎。金碧相暉。照灼雲
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廻澗。窮泰極侈。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
金。無欝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淒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
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
功壹海内。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踰丹儌。皆獻琛奉贄。重譯来王。
西暨輪臺。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氣淑年和。迩安遠肅。群生咸
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
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爰居
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之力。惜十
家之產。深閇固拒。未肻俯從。以為随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毁之
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於是斲彫為檏。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其頺
壞。雜丹墀以沙礫。閒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仰觀壯
麗。可作鑒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
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澗。宮城之内。本乏水源。求
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旬
有六月己亥。上及中宮。歷覽臺觀。閑步西城之隂。躊躇高閣之下。□(俯)察
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
淸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靑瑣。縈帶紫房。激
揚淸波。滌蕩瑕穢。可以養正性。可以澂瑩心神。鑒暎群形。潤生萬物。同
湛恩之不竭。將玄澤之常流。匪唯象之精。盖亦坤靈之寳。謹案禮緯云。
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冠子曰。聖人之
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
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
者痼疾皆愈。然則神物之来。寔扶眀聖。既可蠲兹沈痼。又將延彼遐齡。
是以百辟卿士。相趍動色。我后固懷撝挹。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
於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於當今。斯乃上帝玄苻。天子令德。豈臣之
末學。所能丕顯。但軄在記言。属兹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筞。敢陳
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惟皇撫運。奄壹寰宇。千載膺期。萬
物斯覩。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絶後□(光)前。登三邁五。握機蹈矩。乃聖乃神。武
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冕並。琛贄咸陳。大道無名。上
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上
天之載。無臭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随感變質。應德效靈。介焉如響。赫
赫眀眀。雜遝景福。葳蕤繁祉。雲氏龍官。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
不輟工。筆無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謙潤下。潺湲皎潔。萍旨醴甘。冰
凝鏡澈。用之日新。挹之無竭。道随時泰。慶與泉流。我后夕惕。雖休弗休。
居崇茅宇。樂不般遊。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
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貞吉。兼太子率更令。
渤海男。臣歐陽詢奉書。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2.4x6.9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签 封面 隶书 九成宫醴泉铭。
题跋 本幅 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五月菶梧跋。 行楷书 此王观察官豫章时。所购宋人拓本也。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五月菶梧跋。
印记: 平生心赏
印记数据 【印记类别】 【印记】
收传印记 吉星福张振芳夫妇共珍藏(重一)
收传印记 米舫刘氏珍藏
收传印记 玉堂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