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火车,侄子小强来接我。路上,他兴奋地说着他新买的二手车,花了整整8万,还贷款3万。我随口问了句他的工作,小强语气有些闪烁:“还行吧,一个月也就5、6千……”我心里暗笑,这孩子,和我女儿一个年纪,报喜不报忧的本事倒是学得挺快。
到了三舅家,亲戚们已经来了不少。二表哥一见我就凑上来,递给我一支烟:“老吴,这些年在城里混得咋样?听说当上大老板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还好女儿提前打了预防针,我笑着摆摆手:“哪是什么大老板,小公司打工的,一个月5000,勉强糊口。”二表哥一听,眼神里的光瞬间暗淡下去,敷衍了几句就走开了。
寿宴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堂哥王明亮春风满面,逢人便夸耀他儿子在大城市年薪30万,刚买了新房,还给他买了按摩椅。亲戚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七嘴八舌地向他打听借钱的事。王明亮拍着胸脯满口答应,仿佛他就是那财神爷下凡。我看着这一幕,默默地喝着闷酒,心里琢磨着女儿的用意。
第二天一早,王明亮顶着黑眼圈来找我,满脸愁容:“老弟,我昨晚喝多了,答应借钱给好几个人,加起来十几万。我找儿子要钱,儿媳妇死活不同意,说借出去就打水漂了……”我故作无奈地摊摊手:“王哥,我也帮不上忙,我一个月就5000,自己都月光族。”王明亮叹了口气,失魂落魄地走了。
还没等我喘口气,五表弟的电话又打来了:“吴炯,是我啊,你五表弟!我儿子要结婚,女方要求必须有车,你看能不能借我点钱?”我只好再次婉拒:“真不好意思,我最近手头也紧。”挂了电话,我心里不禁感慨,这5000元的谎言,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与那些复杂的亲戚关系隔离开来。
回城后,我把这些事告诉了女儿。女儿笑着说:“爸,您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让您这么说了吧?”我点点头,还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女儿接着解释:“您看堂哥,为了面子,夸大了儿子的收入,结果给自己挖了个坑。亲戚们都觉得他有钱,都来找他借,最后弄得里外不是人。在农村,像您这样常年在外的,亲戚们最关心的就是您赚了多少钱。一旦说出真实收入,接踵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借钱要求。您想想,如果这次您说了实话,那些亲戚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您有钱却不肯帮忙,反而伤了和气。”
儿媳妇也在一旁补充道:“爸,您还记得几年前,大姨家的表哥跟您借了2万块钱,说好一年就还,结果到现在都没影儿了?您不好意思开口要,大姨也装糊涂,最后弄得大家都很尴尬。”我恍然大悟,原来女儿的5000元策略,是为了保护我,也是为了维护亲情。
前段时间,老家的邻居老李因为拆迁分得了80万,消息一出,亲戚朋友都来“贺喜”,各种借钱的理由层出不穷。老李碍于面子,借出去不少,结果大部分都是有去无回。现在,老李见到亲戚都躲着走,曾经热闹的家门变得冷冷清清。
还有一个朋友,在外创业小有成就,年收入几十万。回老家过年,他大方的给亲戚们包红包,出手阔绰。结果,亲戚们都觉得他赚大钱了,纷纷上门求他帮忙找工作、投资项目。朋友不堪其扰,最后不得不提前结束假期,逃回了城里。
这些事情让我明白,有时候,示弱也是一种智慧。在亲情面前,适度的“装穷”,不是吝啬,而是一种保护,保护自己,也保护亲情。它就像一层滤网,过滤掉那些掺杂了利益的虚假关系,留下真正关心你的亲人。
五千元的月薪,成了我和家乡亲戚之间的一道屏障,让我得以舒适地与故乡保持联系。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女儿的智慧让我明白:真正的亲情,无关金钱,而在于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有时候,刻意保持的距离,反而是最好的亲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