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两闺女,姐姐听话嫁粮站会计妹妹任性嫁泥瓦匠,如今天上地下

暖情悠梦 2025-03-26 18:29:11

我叫王丽华,四十多岁了。记忆中,我和妹妹丽娟总是喜欢在家门口的土坯台阶上玩耍,捏泥巴,堆小人儿,父亲则会慈爱地倚在门框上,目光温柔得像一汪春水。他常说,拥有我们姐妹俩,是他最大的幸福。那时的日子虽然清贫,却充满着简单的快乐,就像枝头还未成熟的柿子,青涩却也饱含着希望的甜味。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这片土地,我们一家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姐姐丽华,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总能收获满满的甜蜜。高中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县城的百货公司做会计,每月二十多块的工资,加上半斤猪肉票,在当时可是羡煞旁人的“金饭碗”。单位还分了间十几平米的小宿舍,丽华在窗台上摆了几盆绿植,用心装点着自己的一方天地,生活也算安稳自在。

而妹妹丽娟,则像一匹不受拘束的小野马,对学习毫无兴趣,心思全在窗外飞舞的蝴蝶和忙碌的蚂蚁身上。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帮父亲操持家务,种菜做饭,一双小手总是闲不下来。1978年的春天,桃花盛开,丽华经人介绍,嫁给了县粮站的会计张志明。张志明家境不错,为人老实本分,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父亲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觉得女儿以后衣食无忧,就像一颗种子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定能茁壮成长。

仅仅一年后,丽娟的婚事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她执意要嫁给李建国——一个家境贫寒的泥瓦匠。李建国虽然手艺精湛,在工地上也颇有口碑,但和在粮站工作的张志明相比,在父亲眼中,他就像一颗生长在石缝中的小草,前途未卜。父亲的反对,亲戚的劝说,都没能动摇丽娟的决心。她认定了李建国,就像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最终,父亲无奈妥协,丽娟的婚礼简单朴素,没有鞭炮齐鸣,没有欢声笑语,只有父亲压抑的叹息声在寒冬的夜里回荡。

婚后,丽华和张志明的生活波澜不惊,像一潭平静的湖水。他们按部就班地工作,攒钱,添置家具,日子过得平淡却也安逸。五年过去了,丽华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这成了她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无心的询问,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痛着她的内心。相比之下,丽娟虽然跟着李建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却很快有了孩子,取名李小虎。收到丽娟寄来的全家福时,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嘴上责怪女儿把自己晒得像个小煤球,但眼里的疼爱却怎么也藏不住。

八十年代中期,张志明升任粮站副主任,丽华也在单位屡获表彰,他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里添置了彩电、冰箱,还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可是,物质的富足并没能填补丽华内心的空虚。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被关在金丝笼里的鸟,虽然衣食无忧,却失去了自由翱翔的快乐。张志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让丽华感到失望。她渴望改变,渴望突破,却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看似平静的牢笼。

1989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村子被淹,父亲的房子也被冲垮了。丽华和张志明匆忙赶回老家,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就在丽华为父亲的住所发愁时,丽娟和李建国带着一群工友出现了。他们二话不说,立刻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李建国指挥若定,工友们干劲十足,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蚂蚁,迅速重建了父亲的房子。丽娟则像一只忙碌的燕子,为家人和工友们送饭送水,照顾着他们的生活起居。张志明却以工作为由,没待几天就回到了县城。目睹这一切,丽华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

几年后,李建国抓住机遇,承包了一个重要的建筑工程,从此事业蒸蒸日上。他们一家搬进了县城宽敞明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丽娟的变化也让丽华惊讶不已,她不再是那个土里土气的村姑,穿着打扮时尚大方,言谈举止也落落大方。而丽华却觉得自己日渐憔悴,像一朵失去了水分的花朵,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丽娟鼓励丽华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把自己困在单调的生活中。丽华开始学习插花,参加社区活动,生活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她也终于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张小雨。

1995年,父亲七十大寿,看着儿孙满堂,他感慨万千。他坦言自己曾经对丽娟的婚姻选择感到担忧,如今才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精彩。父亲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丽华的心房。她终于明白,幸福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源于内心的充实和对生活的热爱。

后来的日子里,丽华和张志明也找到了共同的爱好,一起养花种草,一起学习烹饪,生活充满了乐趣。而丽娟一家,事业有成,不忘回馈社会,资助贫困学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2005年,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时候没有遗憾,因为他看到了两个女儿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站在父亲的坟前,我想起了他常说的一句话:“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要活出自己的模样。”是啊,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但只要用心去品尝,每一颗都是独一无二的滋味。

0 阅读:1

暖情悠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