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过去,岁月在她们脸上刻下了痕迹。如今,二姨常常感叹,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她或许会选择另一条路。而这条路,正是大姨走过的。
故事要从1975年的秋天说起。那时,我 ainda 是个孩子,对大人的世界懵懵懂懂。只记得那年秋风瑟瑟,姥姥家的院子里,弥漫着成熟柿子的甜香。堂屋里却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大姨,在市里红星饭店当服务员,穿着时髦,是邻里羡慕的对象,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她极力反对二姨嫁给王建军,一个街边修车的。在她看来,修车匠,又脏又累,和体面的服务员根本没法比,就像麻雀和凤凰。
二姨,性格倔强,像一株不畏风雨的小草。她认定了王建军,一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尽管王建军家境贫寒,衣服上总是打着补丁,但他修车的手艺精湛,在街坊邻居中口碑极好。就像一把不起眼的螺丝刀,却能解决各种问题。
那个寒冷的冬天,我记得王建军骑着自行车来看二姨,手冻得通红。二姨心疼他,偷偷给他缝了双厚厚的棉鞋。这一幕,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大姨却冷嘲热讽,说二姨“把家里的脸都丢尽了”。姥姥却悄悄地塞给二姨两块钱,慈祥地说:“闺女,日子是给自己过的,只要人好,比什么都强。”
第二年春天,二姨如愿嫁给了王建军。婚礼简单,只摆了几桌,连鞭炮声都显得有些单薄。大姨气得一个月没和二姨说话,逢人就说二姨瞎了眼。婚后,小两口租住在一间破旧的瓦房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王建军每天在街边修车,二姨在家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就像两只辛勤的蚂蚁,一点一点地筑建自己的小窝。
1980年,大姨嫁给了饭店会计刘志明。单位分了房,买了收音机、自行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相比之下,二姨的生活就像一幅素描,简单而朴实。
时间来到了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街小巷。王建军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开始卖自行车零件,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时代的春风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二姨则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就像藤蔓,紧紧地缠绕着大树,共同抵御风雨。
几年后,王建军开了自己的自行车店,成了全街最大的。二姨每天起早贪黑,为他准备午饭,还要去店里帮忙。大姨看着二姨家一天天好起来,心里五味杂陈。就像两棵树,一棵枝繁叶茂,一棵却还在缓慢生长。
1992年,王建军又做起了摩托车生意。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他认准了这是未来的趋势。就像一个勇敢的航海家,不畏风险,驶向未知的海洋。二姨全力支持他,两人一起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喜悦。
好景不长。1998年,王建军因为常年饮食不规律,得了严重的胃病。二姨心疼不已,这才意识到,金钱再多,也买不来健康。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却住着一个病弱的国王。
2000年,国企改革,大姨和姐夫双双下岗。他们也尝试做生意,却赔了不少钱。这时,二姨伸出了援手,帮姐夫在4S店找到了一份工作。就像两根细细的丝线,在风雨中相互缠绕,彼此支撑。
大姨的小卖部生意逐渐稳定下来,虽然赚不多,但夫妻俩相濡以沫,感情更胜从前。就像一盏小小的油灯,虽然光芒微弱,却照亮了彼此的心房。而二姨家虽然富裕,但王建军常年在外奔波,聚少离多。
在姥姥九十大寿的宴席上,二姨感慨万千。她羡慕大姨和姐夫的陪伴与相守,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而大姨也吐露心声,这么多年,她一直活在二姨的“阴影”下,羡慕二姨的成功。就像两面镜子,彼此映照出对方的光芒与阴影。
姥姥看着两个女儿,笑着说:“日子啊,都是自己过出来的,各有各的福气。”就像一棵老树,见证了两个女儿不同的成长轨迹,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风景。就像登山,有人选择平缓的小路,有人选择陡峭的山峰。最终,都能到达山顶,只是看到的风景不同罢了。而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走了哪条路,而在于你是否享受了沿途的风景,是否找到了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