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要求我必须生二胎”上热搜:所有关系,都毁在这3个字

精读君 2025-04-09 15:17:22

网上看到一个热帖。

一位宝妈分享,一次家庭聚餐时,公公突然当着一岁多女儿的面,对她和丈夫说:“你们必须生二胎!”

题主当时正在喂女儿吃饭,听到这话先是一愣,没有立刻回应。

丈夫却直接反驳:“不生,至少目前不可能。”公公的声音陡然提高:“必须生!一个两个都是带!”

接着,公公甚至摔了碗筷。题主担心吓到孩子,便开口劝道:“你们要吵出去吵,别吓着宝宝。”丈夫听了题主的话后不再争辩,但公公却依然站在原地,情绪激动。

题主看不下去,试图缓和局势:“我心里有数,你们别在这吵了。”

不料,公公却将矛头转向题主:“你有什么数?”

题主顺势回了一句:“我说有数就有数,你别再吓着孩子了。”

话音刚落,公公便开始用道德绑架题主:“我这么喜欢小孩,为你们付出这么多!”

题主听完只觉无奈:“你要说就说你儿子,别扯上我。”

但公公并未停歇,继续大声数落,最后,他还撂下一句:

“你在和谁耍?要耍回你家耍去!”

题主气不过,随即抱着孩子回了娘家,过年也是在娘家过的。

看完帖子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要远离没有边界感的人,才不会被有毒的关系绑架。”

深以为然。

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中,许多和谐都因为缺乏边界感毁于一旦。

01.没有边界感的人,就像吸血鬼

我身边有个同事,关系不错。

但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果断远离。

为什么呢?我发现对方特别喜欢问东问西,打探我的私事,工资发了多少、周末做了什么,甚至连我和老公的关系,也要盘问一二。

常常让我有苦难言,特别是一些私密的事,并不想分享。

看过一个观点:太着急地想闯入他人的世界,既失了分寸,也没了体面。

作家三毛也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但现实中,很多人却不以为意。

在知乎看过一个话题:“你为什么讨厌你的室友?”

其中高赞回答说:“自己的室友A各方面都好,就是“管的太宽”,总是窥探室友们在干什么。

每天晚上,A会挨个拉开室友的床帘,看对方在做什么,哪怕打电话也凑过去;

同宿舍有人谈恋爱,她也凑上去,做电灯泡一直跟着。

大学毕业后,整个宿舍的人都把她删除了。

A同学还打电话来控诉:为什么把我删除了,我哪里做的不对吗?”

其实啊,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他们与人交往的时候缺了必备的“边界感”。

自以为是套近乎,却不知道会让人感到困扰和厌烦。

02.没有边界感的人,注定不会幸福

最近微博有个热搜话题:为什么年轻人反感家里来客?

有一个高赞答:

“聊天三句不离催婚,追问工资,对象有没有。

一大早擅自跑到我房间把我拉起来,打开衣柜看我的衣服,不问就借走东西,真是受不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过度共生”。

说的是,一些人无视边界感,像水蛭一样,粘在别人身上,靠吸食别人生存。

这种人,本质上会给宿主带来莫大的灾难,会让双方的关系越走越远。

婚姻中,缺乏边界感,大概率很难幸福;

家庭中,失去边界感,只会让关系破裂;

朋友间,破坏边界感,友谊注定难以长久。

03.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保持边界

回到我们开头的帖子,正因为题主的公公缺乏边界感,把不属于自己的事强行“管控”,才让家庭关系岌岌可危。

说严重点,小夫妻两人的关系,都可能因为老公公有了间隙。

所以啊,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保持边界,莫管“闲事”。

之前看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秦昊妈妈的回答就颇为实在。

有人问她:如何和媳妇相处好?

回答:“不偏袒儿子,不插手关系。”

其实,意思就是要有边界,不评判子女的家事,管住自己的嘴,停止过度的干涉。

只有这样,关系自然会相处得当。

婆媳关系适用,家庭关系适用,一切关系都适用这条准则。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写道: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想突破这界限。

没有边界感的人,听不懂“弦外之音”,看不到“隐性规则”,频繁侵扰你的生活。

再亲密的关系,分寸不可丢失。

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让别人得寸进尺;

尊重别人的生活,这样才能长处不厌;

尊重别人的三观,才能避免无意冒犯。

与所有人共勉。

1 阅读:1094

精读君

简介:精读概念,精进自我,终身学习,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