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和家境差的朋友绝交”:有些人,配不上你的善良

精读君 2025-04-09 20:32:20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194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29个词条

01

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帖主自己家境一般,但她有个朋友,家境比较差,属于有上顿没下顿的状况。

于是,帖主平时去超市,常常会买两份零食,分这个朋友一份。

时间久了,朋友便开启了大蹭特蹭的模式,化妆品、日用品蹭帖主的,一起吃饭时,也常常和帖主吃同一份。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这样的“双人开销”让帖主明显感到生活费告急,有时帖主甚至开始压抑自己的正常消费需求,比如吃饭时只敢点素菜……

于是,帖主上网发问:该不该和家境差的朋友绝交?

网友大多还是清醒的,在评论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这跟家境好不好没直接关系,但跟人品有关。家境不错的人也有爱占别人便宜的,家境一般的也有对朋友大方的,这是家教的分别。”

“不是穷朋友不能交,而是你这个朋友不能交。占便宜不分贫穷,是个人品质。”

“她的表现不是家境不好,是人品不好,不要继续了,她不会记得你的好,也没把你当朋友。”

这个看似简单的求助帖,折射出一个普遍存在的人际矛盾:一方出于善意付出,另一方却把这种善意当成了理所当然。

生活中,类似帖主朋友这样的人很多:

比如,那个总说“忘带钱包”的室友;

比如,那个每次聚餐都“刚好没钱”的同事;

比如,那个把你的帮助当作义务的“朋友”。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把别人的善良当作取之不尽的资源。

就像帖主的朋友,可能早已忘记:那些递过来的零食,是别人从自己的生活费里省出来的;那些借用的化妆品,本该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日常开销;那些迁就的素菜,是别人放弃的美食享受。

然而,一旦善良被当作理所当然,再温暖的关系也会变得冰冷。

02

看过一个比喻,说善意就跟促销赠品一样,数量有限,时间有限,送完即止。

但有些人就不一样,他们拿到赠品后,不仅不珍惜,还天天跑去客服那投诉:“你们怎么不再送点?”

曾经在某论坛看到一个网友发的热帖,帖子是一个关于“农夫与蛇”的故事。

网友亲戚家孩子来城里读大学,父母希望网友能够收留孩子,让孩子在网友家借住一段时间,网友答应了。

考虑到孩子家境困难,网友不仅免费提供食宿,还经常给他买衣服、文具,甚至周末带他出去改善伙食。

起初,孩子表现得还算礼貌懂事,但三个月后问题开始显现:

孩子常常未经允许使用网友的高档护肤品、把书房珍藏的绝版书借给同学导致破损。

最过分的是临走那天,网友发现价值1.2万的单反相机不翼而飞。

质问之下,这个大学生竟理直气壮地说:"姑姑你家这么有钱,相机放着也是落灰,我摄影课正好需要器材。再说你们平时对我这么好,送我这个也不过分吧?"

更令人心寒的是,当网友坚持要回相机时,亲戚打来电话指责:"孩子拿你个旧相机怎么了?当初要不是我们帮你介绍工作,你能有今天?"

这个故事最讽刺的地方在于,网友后来得知,这个所谓的"贫困生"其实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却把钱都花在了游戏充值和新款手机上。

帖子最后,网友无奈写道:"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有些人会把你的善良当作软弱,把你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最后连基本的感恩都变成了奢侈。"

当善意没有了底线,就会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一旦发现别人愿意帮自己,就开始不断加码,索取无度。

然而,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情感账户"的收支平衡。长期单向支取的情谊,终将面临"情感破产"。

03

健康的关系都遵循一个原则:把别人的付出当作馈赠,而非义务。

曾经看过一位教育博主分享的故事。

博主的大学室友来自偏远农村,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读书,每个月生活费只有800元。

博主看她经常吃泡面度日,便主动提出借钱给她改善生活。

没想到这位室友坚持要用笔记本详细记录每一笔借款:

“3月15日借200元买教材,4月2日借150元交班费……”

连5块钱的公交费都要清清楚楚记下来。

毕业后,室友去了偏远山区支教,月薪只有2800元,却坚持每月雷打不动还500元给博主,有时候还会多还50元当作利息。

最让人触动的是,两年后当她终于还清最后一笔钱时,特意从支教的山村寄来一箱土特产,里面附着一张字迹工整的纸条:

"这箱野山菌不值什么钱,但都是我和学生们亲手采的。谢谢你当年没有用'不用还'这三个字伤害我的自尊,你的尊重比金钱更珍贵。"

博主在故事结尾写道:"现在这位室友已经考回北京读研,我们成了真正的挚友。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善良不是施舍,而是给予对方尊严的方式。"

博主的故事让我明白,这世上最珍贵的善良,是那些看得见、懂得感恩、不会透支的善意。

对于那些索取无度、配不上你善良的人,拒绝就是最好的回馈。

你可以设立明确的边界,直言不讳:

“我的生活费也不宽裕,以后我们还是AA吧。”

“这个化妆品我也常用,要不我推荐你一个平价替代品?”

作家三毛曾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

所有长久的关系,都需要双方用心经营。

那个总在索取的朋友可能没意识到:每一次理所当然的接受,都是在透支别人的善意;每一次毫无负担的索取,都在加速关系的破裂。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有义务为另一个成年人的生活买单。

善良很贵,请别让它变得廉价。

你可以接受帮助,但不能把它当成习惯;你可以付出善意,但别让它变成负担。

*作者简介:飞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个人公号“飞小白有话说”(ID:feixiaobai2018),用最正的三观,分享走心的文字。

8 阅读:1479
评论列表
  • 2025-04-11 13:28

    不知管仲是个啥,与老鲍一块做生意,赚了钱得先给他(管仲),一块打仗也要先护着他,有好职位也要先让他。老鲍图啥?交友交贤。对方身上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是分开好。

  • 2025-04-14 11:27

    穷人不值得同情,没有时间去甄别他们是不是好人

  • 2025-04-16 00:13

    造谣,已举报

精读君

简介:精读概念,精进自我,终身学习,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