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毁掉我的童年

知识三明智 2024-09-14 12:26:43

爸爸妈妈,我太累累累累累累累累了!!!

我从两三岁就开始学习幼儿园大班的内容,上小学前恨不能把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都啃个遍。

放了学,每天都要写作业到23点,写完老师留的,还要写你留的。好不容易放假了,还有一大堆课外班等着我。

你们挣钱不辛苦吗?不如省省吧。

用那些钱带我去博物馆、动物植物园,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增加我的见识和培养我的心智模式,岂不更好?

我还小,不懂事,走到哪都能说得过去,可你们怎么也不懂事啊?就知道让我学学学,你怎么不学?

除了学习,你们把我的一切都包办了,甚至连穿衣服和系鞋带这种事都替我代劳了,这是为我好,还是为了你们自己的控制欲?

还有啊,你们也不让我尝试生活中的挑战,不让我去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美其名曰为我好。

可是,我现在不经历失败,不让我摔跤,我就无法长大。

你们不能管我一辈子吧,以后我面对挫折时,不会调整心态,受到的打击会更大,甚至一蹶不振。

难道,你们想让我将来成为“巨婴”吗?

你们让我天天读书,读名著,你们自己为什么不读?你们也去买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看看,不行吗?

我希望你们能像书上教的那样,帮助我实现真正的成长。

书上说,好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受教育的人终身受益。而坏的教育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孩子花一辈子时间来修复小时候的创伤。

书上还说:7至12岁是孩子教育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中学和大学时期。

很多人没上过大学,但不妨碍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一个人要在童年期遭受了心理创伤,那这种影响能伴随一生啊。

你们知道吗?如果我感觉学业压力大,长期被你们和老师责骂,被同学排挤和欺负,没人理解我,陪伴我,我的情绪会变得反复无常、暴怒、说不定我会自暴自弃,甚至轻生。

在7至12岁这个阶段,教育的重点并不仅仅是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的心智,为我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业上,我希望当我做对练习题时,你要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同类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

当我做错题时,你要告诉我为什么错,忽略了什么,在逻辑上犯了什么错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我,然后给我上题海战术。

如果我做错了却不知道哪里出错,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做多少题都没用。

即便我平时做了大量练习题,也都做对了,但考试时题目稍微一变,我就容易犯思考不周全的错误,你们还以为我是粗心、马虎,其实我是没理解。

你们知道吗?小学的课程非常少,如果把整个小学的知识量放在高中,顶多半个学期就学完了,所以,我要是学会了课堂上的,是不需要刷题的。

如果我暂时没学会,你们也不用着急,以后我很容易就能补上。

在小学阶段,语文的重要性常常被你们忽视。

一个人掌握的词汇数量,将极大地影响他所能接触和理解的知识领域,以及他在未来的交流、写作中展现的文化素养。

有的同学数学不好,究其原因不是笨,而是语文没学好,导致不能正确理解题目。

他们的家长花钱给他补习数学,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你也别笑话别人,你让我上那个思维课,性质跟他们一样。

因为思维的载体,就是语言。

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思维的表达、传播也无法实现。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积极扩充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了解的知识越多,看到的世界就越大。

老实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你们是不是忽略了我的同理心培养?

许多“熊孩子”的出没,就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成长期缺乏同理心的培养。

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迁就和偏袒孩子,那么孩子的同理心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可能会成长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他人的感受。

这会让我变得自私、没有朋友,也没人愿意和我合作。我现在就能想象出以后我是多么孤单,那么幼稚。

所以呀,我希望你们教我学会考虑别人,尤其是别的小朋友的感受。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且问题的性质也会越来越严重。

与其总是追求让我学习那些超越我年龄阶段的知识,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在心智模式上的成长。

全面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比提前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否则你们就埋没了我的潜力和天赋。

我希望你们知道,教育,不是强迫孩子接受外在的东西,而是要使我与生俱来的能力获得增长。

如果你为教育我的事情焦虑,那你们一定要看书。

那本关于教育的书叫《卓越》,你们现在不看,等我长大了就会这样感慨:

如果我的父母早点看过那本书,也许我能成长为更卓越的人。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