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赵明诚,字德甫,生于公元1081年,山东诸城人氏。其父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曾贵为宰相,家世显赫。那么,这位出身名门的赵明诚,究竟是何许人也?在赵明诚的简介里,他被描绘成一位杰出的金石学家、文物鉴赏收藏家,同时还是古文字研究的行家。
赵明诚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京都汴京度过的。他跟随父亲生活在繁华的都城,并在太学院里潜心苦读。那时候的赵明诚,或许已经展现出了对金石文物的浓厚兴趣。时间来到公元1102年,还在书斋里埋头苦读的赵明诚,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宋词名家李清照喜结连理。
李清照,这位才华横溢、灵秀脱俗的女子,早已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她的诗词,如同她的人一样,清新脱俗,引人入胜。赵明诚在婚前就读过她的作品,并对她充满了敬佩之情。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赵明诚通过李清照的兄长李迥结识了她。
那是在一个元宵节,李清照本想趁着佳节观赏花灯,却没想到这一趟出门,竟改变了她的一生。赵明诚对李清照一见钟情,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他回家后,便写了一个灯谜交给父亲,父亲看后,隐约明白了儿子的心思,于是便向李清照的家人提亲。就这样,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很快便结为了夫妻。
婚后,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他们志趣相投,共同沉迷于金石、字画和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每当得到一本奇书,两人便一起整理题词;若是得到一件器物,他们便仔细把玩欣赏,互相评价。
有时候,夫妻二人还会在饭后,一同坐在藏书楼归来堂中煮茶品茶。这段时光,对他们来说,是一生中最浪漫、最温馨、最惬意的。也就是在这段时期,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创作,这部著作,成为了他金石研究生涯中的璀璨明珠。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遭蔡京诬陷而死,赵氏亲属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赵明诚夫妇不得不离开汴京,回到山东青州老家居住。从贵族变为了平民百姓,但他们却并没有因此沮丧。相反,他们把这次的变故看作是一次因祸得福的机会,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金石、字画和古玩上。
可是,赵明诚在官场上的表现,却远不如他在金石学上的成就那么耀眼。他的仕途极不平坦,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江陵知府,而且只做了一年,就因为失职被罢官。
失职的原因,是他的御营统治官叛乱,虽然叛乱未成,但他却因此被革职。这件事对赵明诚的打击不小,但他的仕途并没有因此好转。不久之后,他又接到上面的命令,让他到潮州任知府,但还没等他上任,就因病死在了南京,终年四十九岁。
说起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感情,原本是一对十分亲密的夫妻,却因为赵明诚的一次错误决定,导致了夫妻关系的逐渐冷淡和破裂。那是一次在赵明诚任职期间,他因为害怕失去性命而擅离职守,丢下了李清照独自逃跑。李清照是个十分清高的人,她无法容忍自己心爱的丈夫是个懦弱自私的人。这件事,成为了他们夫妻心中的一根刺,让原本恩爱的夫妻,渐渐产生了隔阂。
在宋朝那个时期,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宋朝皇帝还赞成而且也鼓励大臣们蓄养侍妾和歌妓。赵明诚生长在那个社会,周围的环境都是如此,不纳妾也是不太可能的。但关于赵明诚纳妾的事情,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不过,从相关资料上还是可以看出,赵明诚纳妾是确有其事的。应该是在他四十一岁离开青州老家,外出做官的时候。那时,李清照有那么几年不在身边,虽然后来夫妻又团聚,但毕竟此时的李清照已经三十多岁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一些间隙。从李清照的诗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中,也能够窥见赵明诚纳妾的一些端倪。
那么,赵明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他出身名门,父亲在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后来又成为丞相,所以说他的出身是非常不错的。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干子弟。至于他是否纨绔不堪,历史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但至少在和李清照结婚之后,他们二人曾表现得十分恩爱。
然而,恩爱有时只是表面的现象。赵明诚在任期间,竟然因为害怕失去性命而擅离职守,丢下老婆独自一人逃跑,可见他其实是一个十分懦弱的人。这种懦弱,不仅体现在他对待官职的态度上,更体现在他对待家庭和责任的态度上。
在弃城逃跑之后,他再次上任时,因为环境混乱,随时可能发生兵变,李清照问他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怎么办。赵明诚的回答,竟然是将多余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只有他们收藏的珍贵书帖一定要与李清照同在。这句话,竟然将自己的妻子和书帖放在了一个位置上,李清照对他失望也是人之常情了。
赵明诚虽然不至于是一个声色犬马的人,但也是一个不分轻重、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他的这种性格,或许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也或许是他内心深处对金石文物的热爱超过了对一切事物的热爱。但无论如何,他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最终导致了他与李清照感情的破裂,也让他的人生留下了许多遗憾。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