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要清洗功勋?

大唐哥看世界 2024-12-16 11:44:41

历代开国皇帝中,有明太祖朱元璋嗜杀功勋者?

再造中华是朱元璋的伟大功绩,但开国皇帝之残暴嗜杀、屠戮功勋,前无古人是必然,后无来者则另说。

简单罗列如下:胡惟庸、李善长、宋濂、蓝玉、傅友德、冯胜………

“胡惟庸案”和“蓝玉党案”,老朱借题发挥,磨刀霍霍向功勋,动辄抄家灭族,剥皮实草,简单的名字后是数十万皑皑白骨。

老朱最终便宜了好四儿朱棣。

好太孙朱允炆削藩,开国武将凋零竟然直接被四叔朱棣从北平推塔至京都,然后被一把火整失踪了!

1368年立国的大明朝,30年后朝廷竟然无将可用。

你说老朱的疑心病到底有多重,有威胁的砍了,有潜在威胁的砍了,剩下一堆酒囊饭袋陪窝囊孙子和书呆子玩转天下。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只遗传了祖宗的两点:一是勤政;二是多疑。

所以,国亡了!

如果非要给洪武帝找个近义词,那就是刘邦两口子了。

朱元璋和刘邦的故事很励志。

一个以信陵君为偶像的街溜子,一把年纪做亭长后依旧是大秦最卑微的小吏,却能在沛县小地方搭起自己的帝王班子。

按照网络段子,你找刘邦总要2000万,刘邦总虽然骂骂咧咧,但是马上给你5000万,你只用了1000万然后交还4000万给刘邦总。刘邦总大怒,拿着你的4000万给兄弟们找乐子去!

真实的刘邦就是这么讨人喜欢,可为什么要杀功臣?

立国之初,国之疆土大多被异姓诸侯王掌控,刘邦选择分封不过权宜之计。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军政独立、尾大不掉,给王朝带来十足的威胁。

刘邦在位十二年,一半时间在剪除异姓王。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一一被刘邦和吕雉绞杀。

该不该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目的纯粹,就是为了真正的统一,真正的中央集权,消灭割据政权。

刘邦的创业班子中萧何、张良、陈平等人得以善终。最大的锅来自于韩信。

大众偶像——兵仙韩信,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却以谋反罪被吕雉和萧何诱杀、灭族,后世怀疑这是刘邦和吕雉给韩信泼脏水。

再复盘韩信案,杀不为过,放绝无可能。

韩信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代表人物,但是政治手腕不成熟。跟着刘邦做出成绩马上要挟称假齐王,刘邦不得不给他一个真齐王。取死之道。

楚汉对峙期间一度不偏不倚,韩信既不愿背信弃义助楚灭汉,又不敢三足鼎立独自称王,又是取死之道。

终章,韩信统帅汉军灭项羽,立下不世之功,也加快了自己的灭亡。

无论如何,刘邦绞杀功臣逃不掉了。毕竟异姓王剪灭之后,刘邦与文臣武将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不过用自己的儿子取缔了异姓王。皇帝不怕儿子造反抢天下,只怕家业落到了外人手中,自己死后没人祭祀上香罢了。

平民出身的帝王危机意识强,枝叶不多、根基不稳,自己造反成功,忧虑功勋模仿。

刘邦、朱元璋是平民出身,毫无根基之历经艰难险阻,成就宏图伟业。

在他们眼中,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天下就是他和他家的。

只是刚坐上九五宝座,老刘家和老朱家繁衍不及,能用之人不多,天下尚未归心,皇室不强,内心如何能安。

刘邦和朱元璋的做法相似,杀功勋,给儿孙分封圈地方,拱卫皇权,最后均导致藩王做大。

按照老刘和老朱的秉性,死后哪个儿子或者哪个孙子上位都不要紧,只要是自己的种就行。

谁想或者潜在可能砸饭碗,先灭族再说对错!

刘秀、李世民等贵族出身,创业成功后均能与功勋共享富贵。

这些皇帝的自信从容仿佛自带光环一般,家大业大自身能力强大,不怕文臣武将闹幺蛾子。

唐朝大将侯君集参与太子谋反,李世民甚至怜惜他的功绩和才干而舍不得杀他。虽然侯君集最终被杀,李世民还是特赦其妻与一子,流放于岭南。

若是放在老刘和老朱时代,灭族是必然,不过是灭几族的问题罢了。

老朱会想: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小侯会不会把我的万世基业干掉?

老李会想:侯君集功劳甚大,杀他已是不忍,给老侯留个后,以后下去再见面不脸红。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学习郭威手段,陈桥驿黄袍加身。即便猜忌曾经的兄弟、现在的武将,老赵能选择最温和的方式——杯酒释兵权,善待自己的兄弟。

五代十国之乱世,谁不害怕武将黄袍加身,当皇帝身死族灭稀松平常。

赵匡胤敢出此策,凸显人性光辉。

跟着平民皇帝造反九死一生,君臣共富贵难;跟着贵族皇帝创业四点五死一生,君臣其乐融融。

若是哪个臣子利欲熏心,野心膨胀,自取灭亡,那也怪不得皇帝们,毕竟皇帝们的底线普遍较高,尤其是洪武大帝!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