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本是家人团聚的好时光。儿子和儿媳早早地就计划好了,趁着假期,让亲家从外地过来看看孙子。我和老伴也满心欢喜,想着终于可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了。然而,这次相聚却让我心里五味杂陈,甚至有些心寒。
亲家公和亲家母是坐高铁来的,儿子开车去车站接他们。我和老伴则在家里准备饭菜,想着等他们一到,就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家常饭。孙子小宝也特别兴奋,一直念叨着“外公外婆要来了”。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我心里也暖暖的,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再好不过了。
亲家一到,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亲家母一进门就抱起小宝,亲了又亲,嘴里还不停地说:“哎呀,小宝又长高了,真是越来越像他爸爸了。”亲家公则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你们把孩子带得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我和老伴也笑着应和,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毕竟,小宝是我们一手带大的,亲家这么一说,倒像是我们只是帮忙照看似的。
饭桌上,大家聊得很开心。亲家母一直在夸儿媳,说她工作能力强,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和老伴也附和着,毕竟儿媳确实是个能干的人。然而,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小宝的教育问题上。亲家母突然说:“小宝现在上幼儿园了,以后的教育可得抓紧了。我们那边有个很好的小学,要不让小宝转过去吧,我们也能帮着照顾。”
我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小宝从小就在我们身边长大,突然说要转学,还要去亲家那边,这让我怎么接受得了?我正想开口,儿媳却接过了话头:“妈,我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那边的学校确实不错,而且你们也能帮忙照顾小宝,我和他爸也能更安心工作。”
儿媳的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我心里的热情。我没想到,她会这么轻易地就同意让小宝离开我们。我看了看老伴,发现他的脸色也有些难看。我们辛辛苦苦带大的孙子,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送”走了?
我强忍着心里的不适,勉强笑了笑,说:“这事儿还得再商量商量,毕竟小宝从小就在我们身边,突然换环境,怕他不适应。”亲家母却笑着说:“小孩子适应能力很强的,你们不用担心。再说了,我们那边条件也不错,小宝过去肯定能过得更好。”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老伴见状,赶紧打了个圆场:“这事儿不急,咱们以后再慢慢商量。来,先吃饭,菜都凉了。”
饭后,亲家母又拉着儿媳聊了很久,话题始终围绕着小宝的教育和未来。我和老伴坐在一旁,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最后,老伴实在坐不住了,借口说家里有点事,得先回去处理一下。我也顺势起身,说:“那你们先聊,我们改天再聚。”
回家的路上,我和老伴谁都没说话。我知道,他心里和我一样,充满了失落和无奈。我们辛辛苦苦带大的孙子,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送”走了?儿媳的话让我心寒,也让我开始怀疑,我们在这个家里,到底还有多少话语权?
回到家,老伴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说:“这事儿你怎么看?”我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小宝是我们一手带大的,突然说要转学,还要去亲家那边,我实在接受不了。”老伴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儿媳既然已经同意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要不,咱们再和儿子商量商量?毕竟,小宝是他的孩子,他总得为孩子的未来考虑。”老伴点了点头,说:“也只能这样了。不过,咱们也得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儿媳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那一晚,我和老伴都没睡好。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次的事情,不仅仅关乎小宝的教育,更关乎我们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和话语权。我们辛辛苦苦带大的孙子,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送”走了?儿媳的话让我心寒,也让我开始怀疑,我们在这个家里,到底还有多少话语权?
第二天,儿子打来电话,说亲家已经回去了,他和儿媳商量了一下,觉得小宝转学的事情还得再考虑考虑。我听了,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但那种失落和无奈的感觉,却始终挥之不去。
这次五一的相聚,原本应该是家人团聚的好时光,却因为儿媳的一句话,让我和老伴心里充满了失落和无奈。我们辛辛苦苦带大的孙子,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送”走了?儿媳的话让我心寒,也让我开始怀疑,我们在这个家里,到底还有多少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