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结婚后不幸福的女人,都有一个共性

晓喵爱吃鱼 2025-03-27 21:10:39

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内求,生生不息。

在婚姻的围城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女人在婚后逐渐失去了曾经的光彩,陷入不幸福的泥沼。

撇开婚后事务的琐碎,孩子的吵闹,婆媳的相处,老公的不作为,撇开离婚这一条,在一地鸡毛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管现状幸与不幸,首先从内心来说要富足,不然最先崩溃的永远是女人自己。

同时不断地向外求,那么你眼中看到的所见都是不幸福。

01依赖型人格永远不会满足

童话故事里被拯救的睡美人,影视剧中无条件宠溺的完美男主,都在暗示女性可以永远做个被宠爱的小孩。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不断渗透进婚姻关系,给无数女性以误导。

配偶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会行走的许愿池,恋爱期也许能配合你,婚后很多男人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求偶的需求,那么对你的配合只会越来越少。

你如果还一直认为伴侣应该像父母一样,时刻关注自己、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希望对方能时刻记住自己的喜好,为自己准备惊喜;情感上渴望伴侣能随时随地读懂自己的心思,给予无尽的安慰与支持。

一旦这些期望得不到回应,便会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情绪也随之如过山车般起伏。

如果你还在因为丈夫忘记了一个纪念日而大发雷霆,或是因为一次日常交流中的态度问题,就陷入长时间的冷战。

将自己的情绪完全建立在对方的行为之上,自身如同被他人操控的木偶,失去了对情绪的主导权,那你真的会很不快乐。

02投射性认同只会越来越虚无

婚姻中的过度索求会触发可怕的投射性认同。

当你把自己的安全感、价值感全部投射到丈夫身上时,就像给爱人套上沉重的戏服,强迫其扮演全能的拯救者。

当你持续扮演需要照顾的孩子,丈夫就会在疲惫中逐渐撤退。

就像过度浇灌的植物会烂根,单方面索取的关系必然失衡。

这种模式还会形成情感闭环:越索取越匮乏,越匮乏越焦虑。

这种角色错位必然会引发对抗,丈夫或是变成冷漠的暴君,或是成为出逃的懦夫,而妻子则在"受害者-迫害者"的角色转换中耗尽心力。

就像总需要观众掌声的演员,我们不应该把自我价值绑定在他人的反馈上。一味地依赖他人,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03婚姻的本质是合作

过日子过得是柴米油盐,赚钱养家,过得是责任和义务。

是两个心智成熟的人一起去面对困难,去解决问题,去向更好的生活前进。

如果在婚姻中一直把自己当小孩,一直需要对方予取予求,那自己永远都无法成长。

日子也一直无法幸福,无论换多少次伴侣,本质上都会重复这种痛苦,只是关系破裂的先后顺序罢了。

婚后的女人更不应该内耗,不内耗自己,不一位索求他人,向内求,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不盲目依赖他人满足。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并非外界物质或他人行为能完全给予。

伴侣的关心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内心充实的,是自我认知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富。

当你沉浸于阅读带来的思想启迪,感受绘画过程中对美的创造,在瑜伽的一呼一吸间体悟身心的平衡时,你也可以逐渐找到内心的宁静角落,不再将所有期望寄托于伴侣。

自渡自愈不需要任何人,有人陪伴可安,无人陪伴亦可安。

0 阅读:6

晓喵爱吃鱼

简介:人间百态,情感和爱。故事配酒,当歌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