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理解司机肯接特惠单,其背后的忍耐阈值司机无法避开的坎

康俊讲车 2025-04-16 13:05:28

网约车,真就只是方便了咱老百姓吗?看似省了几个钢镚儿,背后却是有人在玩命,这买卖,划算吗?

先说个真事儿,2022年5月,重庆有个王师傅,五十好几的人了,为了多挣点儿,那是玩命跑单。结果呢?脑溢血,直接撂倒了。你说,图啥?挣钱重要,命更重要啊!这事儿一出,网上炸了锅,大家伙儿才开始真琢磨,这网约车的道道,好像不太对劲儿。

说白了,就是“特惠”俩字儿闹的。平台打着“普惠”的旗号,价格压得那叫一个低,10块钱都不到,听着是便宜了,可你想过没,司机师傅们挣多少?平台抽成,油费,车损,七七八八一扣,到手的钱,够干啥?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吗?

之前看过一个数据,某平台特惠快车一出,司机取消订单率直接飙升300%,差评投诉也翻倍。为啥?不划算呗!谁也不是傻子,赔本的买卖谁干?不干又不行,平台给你设了一堆考核指标,服务分,接单率,高峰冲刺奖,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上,逼着你玩命。

就说这算法,那叫一个精明。大数据动态调价,让你觉得“能跑”,实际上呢?人家早就把你的“忍耐阈值”摸透了,知道你最低能接受多少钱,然后卡着这个点,让你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这不就是传说中的PUA吗?

更让人难受的是,你辛辛苦苦跑一天,可能还挣不到几个钱。南京网约车协会做过一个调研,73%的司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时薪还不到20块。你说,这图啥?这还不如去搬砖呢!

平台为了赚钱,把司机们困在系统里,那司机想跑,容易吗?这不,成都、深圳等多个城市的网约车司机们,就开始“反内卷”了。他们通过集体罢工、减少接单等方式,抗议平台过度压低价格,要求提高收入。可惜的是,这些声音,好像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

更惨的是,有时候你好好跑车,还得受气。有个北京的李师傅,就因为拒绝了乘客在车里吸烟的要求,就被乘客恶意投诉了。平台二话不说,直接封号。李师傅申诉无门,彻底没了收入来源。你说,这找谁说理去?平台就是这么护着乘客的,司机就活该受气?

平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乘客的投诉几乎是无脑偏袒,而对司机的申诉,则视而不见。这公平吗?这合理吗?

平台不管,那谁来管?上海市消保委发布过一个报告,说很多网约车存在绕路、随意加价、“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你说,这些问题,平台真不知道吗?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是装不知道!

还好,政府终于出手了。2024年1月,交通运输部约谈了滴滴、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要求他们整改,公开计价规则,降低抽成比例。这算是迟来的正义吧。

有人提出,要建立“三线防御”机制:抽成透明化、成本兜底、双向评价。这听起来不错,但能不能真正落实,还得看后续的执行力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平台总有办法钻空子。

有个试点城市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司机流失率下降了40%,乘客满意度也回升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合理的监管,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网约车这事儿,不能只图方便,不能只看价格。1.3亿用户享受的便利,如果建立在500万司机群体透支健康的基础上,那这种“便捷”,就是带血的。是时候撕开算法温情脉脉的面纱,重建劳动价值与市场规律的平衡点了。

没有司机的方向盘,再精妙的算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挣钱是必须的,但是钱再多,没了健康,一切都是零,你说呢?

0 阅读:8

康俊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