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文庙、武庙是历史人物的极高荣誉,那有人同时进入两庙吗?

墨香逐风 2025-03-30 08:16:43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鲁哀公下令为其建立祭祀场所,这成为孔庙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玄宗皇帝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从此孔庙逐渐被称为"文庙"。到了唐肃宗时期,另一位历史名人姜太公——曾协助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功臣——被尊为"武成王"。为纪念姜太公而建立的庙宇,则成为了与文庙相对应的武庙,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庙里,除了孔子,还有孟子等儒家大师、子贡等孔子的学生,以及朱熹等后来的儒家学者一起被供奉。武庙也一样,除了姜太公,还有张良这样的亚圣,以及白起、韩信等著名将领。能被选入文庙或武庙,对历史人物来说是个巨大的荣誉。那么,有没有人能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做到“文武双全”呢?确实有,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做到了,他们都生活在三国时期,就是诸葛亮和杜预。

公元181年,也就是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出生。由于《三国演义》等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广为传播,诸葛亮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敬仰,甚至被看作智慧的象征。历史上,诸葛亮在草庐中提出的《隆中对》,不仅深入剖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还为刘备规划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刘备先是与孙权合作,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接着,他以荆州为基地,从同族的刘璋手中夺取了益州。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的争夺战中取得胜利,随后自立为汉中王。就在这一年,负责镇守荆州的关羽开始北伐,声势浩大,连曹操都考虑迁都来避开他的锋芒。这时候,诸葛亮早年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构想——“派一位大将率领荆州的军队进攻宛、洛,而刘备亲自带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似乎即将成为现实。

然而,事情很快急转直下。东吴趁机拿下荆州,关羽战死沙场。刘备登基后,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带兵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而归,蜀汉实力大受打击。到了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临终前把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两年后,也就是225年,诸葛亮首次率军南征,成功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短暂休整后,他立即挥师北伐。史书记载了当时的战况:军队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指挥得当。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脱离魏国,归顺诸葛亮,整个关中地区都为之震动。

就在诸葛亮北伐眼看要成功的时候,马谡在街亭吃了败仗,输给了张郃。街亭一丢,蜀汉的军队就守不住南安这些偏远地方了。没办法,诸葛亮只能撤军,带着一千多户百姓回了汉中。虽然没能完成收复中原的目标,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还是没得说。就连他的老对手司马懿,看了他排兵布阵的方式后都忍不住夸他:“真是个奇才!”

从军事才能和道德操守来看,诸葛亮绝对有资格进入武庙。实际上,自武庙设立以来,他就一直是"武庙十哲"之一,而且这个地位一直很稳固。不过,说到文庙,情况就不同了。虽然诸葛亮在文学方面也很有建树,但进文庙需要的不是文笔好,而是要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诸葛亮虽然学识渊博,但在这方面确实还不够格。

到了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做了一件特别的事。他一向很佩服诸葛亮,这次他打破常规,直接把诸葛亮请进了文庙。这样一来,诸葛亮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既进了文庙又进了武庙的人。说到这个,自然得提一下第一个做到这点的人,他在宋朝就已经同时进了这两个庙。

公元222年,杜预在如今的陕西西安附近出生,当时那里被称为京兆郡杜陵县。他来自一个显赫的家族——京兆杜氏,他的祖父杜畿曾担任尚书仆射这样的高官。杜预从小就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尤其对《左传》情有独钟。这种早期的兴趣和努力,为他后来能够深入解读《左传》并因此获得进入文庙的资格奠定了基础。

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时,杜预作为其得力助手,参与了钟会、邓艾对蜀国的征讨,并在后来的动乱中成功脱险。司马昭登基后,杜预被任命为河南尹,与贾充合作制定了《晋律》。到了泰始六年(270年),杜预被派往陇右地区驻守,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边境任职期间,他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军策略。由于他学识渊博、考虑问题全面,人们尊称他为“杜武库”。

公元278年,晋朝名将羊祜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强烈建议由杜预接替自己的位置,负责镇守荆州并准备攻打吴国的计划。到了第二年十一月,晋朝正式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杜预作为西线的主将,主要任务是攻打江陵,同时确保长江航道的畅通。与此同时,益州的刺史王濬带领水军沿江而下,而豫州的刺史王浑则从东线进攻扬州。凭借强大的军力,晋军最终成功消灭了东吴,结束了自汉末以来长达数十年的分裂局面。杜预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色,战后回到朝廷被封为当阳县侯。

0 阅读:270
评论列表
  • 2025-04-02 18:04

    范仲淹、辛弃疾都有资格同时进文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