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仲孺:生下霍去病与霍光的小县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墨香逐风 2025-03-31 08:29:30

公元前119 年,年仅22岁的霍去病奔赴遥远的边关。他将带领五万骑兵跨出边塞,展开一场大战,而此次作战的目标,正是匈奴的首领单于。

行至河东平阳县地界,他短暂驻足。河东太守听闻,赶忙出城老远相迎,还亲自为霍去病扛起弓弩,一路把他接到平阳的驿馆之中。

在这处专门给过往官吏歇脚吃住的地儿,霍去病下达了个令在场众人都一头雾水的指令:去把一个叫霍仲孺的小官吏找来。

霍仲孺摆出一副十足的下级见上司模样,碎步疾行,迅速迈进传舍,紧接着对着霍去病,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

谁能想到,霍去病居然朝着这个小官吏屈膝下跪,说道:“早前我不知您是生父,一直没机会尽孝。”

霍仲孺满心惶恐,听闻此言,连起身都不敢,只是直挺挺地跪着趴在地上,脑袋不住地叩向地面,嘴里念叨:老臣能仰仗将军,全是老天爷的意思呐。

刹那间,父子俩面对有人跪拜的情景,气氛透着一丝局促。两人站在那,彼此对视,不知如何是好,这种场面,实在让人觉得有点尴尬。

霍去病的身世有些特殊,他乃是霍仲孺跟卫少儿所生育的孩子,不过当时二人并未正式成婚,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临到这个世上的。

年轻那会,霍仲孺是平阳县的小县吏,在平阳公主府上做事。府里有个漂亮婢女叫卫少儿,霍仲孺和她暗生情愫,背着人好上了,后来卫少儿就生下了霍去病。

霍仲孺把事儿办完回了家,没多久就娶了妻子,还生了孩子,从此跟卫少儿没了往来。

谁能想到,他前脚刚走,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就入了宫。她深得汉武帝青睐,先后给汉武帝生下三个闺女和一个儿子。打这之后,卫家的地位那是直线飙升,一下子就发达起来了。

霍去病出身卑微,本是婢女所生的私生子。但命运转折,他摇身成为皇帝外戚。年仅18岁,便投身沙场,展现非凡军事才能,20岁时,已然成为统领军队的将军,开启辉煌军事生涯。

年少时,霍去病压根不晓得自己亲爹是谁。随着年岁渐长,在某一时刻,有人把这真相告知了他,至此,他才知晓亲生父亲究竟是谁。

起初,霍去病对这事并未特别在意。直至漠北之战打响,他出征途径平阳县,才趁着顺路,去与从未见过面的父亲霍仲孺见上一面。

霍仲孺哪敢在骠骑将军面前端父亲的架子,毕竟那可是当朝红人。所以,才出现了开头那让人颇感尴尬的场景,他在骠骑将军面前,完全没敢以父亲身份自居。

霍去病对未曾养育自己的父亲,出手极为阔绰。他不仅郑重磕头认亲,在离开平阳县前,还斥资给霍仲孺购置大量田地房产,还买了许多奴婢,以表孝心。

眨眼间,霍仲孺摇身一变踏入富贵行列,从平凡普通迅速转变,成为家境优渥、生活富足的人家,彻底告别往日平淡,开启富贵生活新篇章。

霍去病班师回朝途中,再次行经平阳县,又去拜访霍仲孺。此次,他没独自离去,而是领着个年约十岁的少年。这少年正是霍仲孺的小儿子,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

在此节点,霍光这位能决定皇帝废立的一代权臣,踏上了崛起之路。他手握重权,在朝堂之上逐渐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左右朝政风云的篇章。

在史书里,有关霍仲孺的记录就这么多,而他便是霍去病与霍光这对厉害兄弟的父亲。寥寥数语,勾勒出这位孕育出非凡子嗣之人在史书中的仅存印记。

据《汉书》记载,霍去病父亲叫中孺,是河东平阳人,以县吏身份在平阳侯家做事,与平阳侯家侍者卫少儿私下结合,生下霍去病。后来,又把年仅十岁出头的霍光带到长安。

霍仲孺,这位霍去病与霍光的父亲,到底是怎样一号人物?他出身啥样,家庭状况如何,跟霍去病母亲间有啥故事?除了这俩孩子,他是否还有其他子女?

单看这直白记录,难觅答案。不过,咱能从史书里霍家兄弟别的记述,还有汉朝日常情形里,去寻觅线索,深入探寻一番,说不定就能弄个明白。

【01、霍仲孺的家世】

霍仲孺不过是个普通县吏,霍去病认亲后,还得给他购置产业,改善生活。由此不少人觉得,霍仲孺此前的日子,估计过得颇为清苦。

不少小说里,对霍仲孺家的描绘都是穷得叮当响,好似家徒四壁一般,还将霍光刻画成那种出身贫寒的毛头小子,这些情节在好多小说中都有体现。

这大概率是对汉朝时期“吏”的认知存在偏差。也许是在理解上走入了误区,没能准确把握汉朝“吏”的真实内涵。

在汉代,吏说的是职位不算高的官员。当时,不像现在有科举考试。那会儿要想入朝为官,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存在特定门槛限制。

据出土文书所记,秦朝时,只有拥有爵位者,方可担任吏员。汉朝沿袭秦制,却也加以改进。于是条件有所放宽,有时会从有才能或家境富裕的平民中选拔吏员。

然而,就算是有才能的普通百姓,同样存在家产准入规则。汉景帝时一份诏书显示,景帝之前,家产超十万钱者,方可被选为官。景帝借诏书放宽标准,不过也要求拥有四万钱家产。

李广利从大宛征战归来,汉武帝对参战士卒予以奖赏,这奖赏的金额,足足有四万钱之多 。

在汉代,虽说这算不上那种家财万贯、富贵至极的程度,可好歹也算是家里有点积蓄,有一定资产,日子过得不算拮据。

这么讲吧,霍仲孺能当上吏员,可见其家境必然不错。能处在这位置,说明他家经济状况较为优渥,日常生活所需基本无需担忧,手头比较宽裕。

再者,家中大多都拥有爵位。一般来说,这些家庭在社会地位上有着一定优势,爵位往往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与财富,是其身份的重要标识。

要是有人没爵位却能当上吏员,那情况不多见。这类人,要不财力雄厚,远超官吏选拔的财富门槛;要不就是才华横溢,凭借出众才能获得任职资格。

怎么瞧,他都非泛泛之辈,绝不像不少小说中描绘的那种一无所有的老头。从各方考量,他有着不一般的经历和底蕴,绝非单纯的穷老头形象能概括。

或许正因如此,霍光十来岁到长安,很快便赢得汉武帝的信赖与赏识。近三十年里,始终伴于武帝身侧。他在父亲身旁时就受过优质教导,于长安官场周旋,对他而言并非棘手之事。

要是没有霍去病,等他长大后,很可能步霍仲孺的后尘,被选拔成为官吏。凭他的本事,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谋得个高官之位。

【02、霍仲孺和卫少儿的露水情缘】

霍仲孺跟霍去病母亲卫少儿有着怎样的纠葛?究竟是霍仲孺抛弃了卫少儿,还是卫少儿离开了霍仲孺?霍仲孺又为啥不愿娶卫少儿?

话说,卫少儿身为平阳公主府的下人。咱瞧瞧汉朝那会下人过的日子,差不多就能琢磨出这段复杂往事的大概模样。

参照《汉代妇女生活情态》的研究成果,在汉朝,婢女的社会地位简直低到尘埃里,其生存环境糟糕透顶,面临着诸多艰难困苦。

虽说主家不能直接把奴婢弄死,但能让官府惩治或处死那些不顺从的婢女。哪怕没个确切罪名,只要抛出“悍”这么个说法,官府就可能照做。

就算主家把婢女杀了,只要能证实并非蓄意,就不用以命抵命。只需拿出些钱来 “赎死”,就能了事,即便杀了人,也并非就得偿命。

在过去,婢女就如同主家的私有财物,主家有权随意处置,就连卖掉她们也毫无阻碍。史书中不乏这样的记录:婢女身患怪病,主家不愿耗费钱财医治,便直接将其卖掉。

婢女并非注定身份低微,存在摆脱困境之途。其中,婚姻是良策。一则,婢女或能与男主人有肌肤之亲,达成事实婚姻;二则,亦可许配给普通良家男子,以此改变自身命运。

基于这样的情形,依我看,卫少儿跟霍仲孺产生关系,极有可能源于下面这两个原因中的某一个:

首先呢,霍仲孺相中了漂亮的卫少儿,卫少儿没办法拒绝。卫子夫是卫少儿妹妹,她能让汉武帝一眼就倾心,显然是个大美女。卫少儿身为姐姐,模样肯定也不会逊色。

县吏霍仲孺去平阳府办事时,相中了容颜姣好的卫少儿,仗着自身权势迫使卫少儿就范。以卫少儿当时所处地位,实在难以抗拒霍仲孺这般逼迫。

话说,平阳公主府有个奴婢叫卫少儿。那时汉武帝要么还没登基,要么刚即位,才十五六岁,平阳公主也正值青春。卫少儿相中了霍仲孺,想靠嫁给他摆脱奴婢身份,毕竟府里男主人就平阳公主丈夫。

卫少儿想必没胆子招惹公主的夫婿,对她来说,若想摆脱奴婢身份,最大指望便是寻个肯娶她的平民。而霍仲孺呢,恰恰满足这一条件,能给她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管霍仲孺和卫少儿相恋出于何种缘由,他最后并未担起对卫少儿的责任,径直回老家,娶了妻子又有了孩子。

卫少儿和霍仲孺这两人之间,到底是谁舍弃了谁呢?究竟是卫少儿主动离开霍仲孺,还是霍仲孺抛弃了卫少儿,这里面藏着怎样的缘由呢?

依我看,就卫少儿的身份而言,她不大可能主动甩了霍仲孺。要知道,她哪能确定往后能碰到个更靠谱的人,还能给他们娘俩儿提供安稳日子呢。

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卫子夫尚未得到汉武帝的青睐,他们全家都是奴仆,日子过得极为艰难,每天为了生存,得拼尽全力应对各种困苦。

有可能霍仲孺有心迎娶卫少儿,可平阳公主府却不答应。不过,平阳公主府好像也没道理刁难卫少儿的母亲,毕竟她本就是在府里出生长大的婢女,而卫少儿同样出身于此。

极有可能的情况是,霍仲孺与卫少儿有过一段情后,就像啥事没发生一样,直接甩手走人,完全不认账了。

霍去病出生时,他是否已离去?此后二十余载,他在别处生活,可晓得长安城中,自己还有个儿子?对儿子的存在,他究竟有无知晓呢?

【03、霍仲孺的儿女】

除开霍去病与霍光,霍仲孺还生了别的子女不?毕竟在当时,家族开枝散叶是大事,人们不禁好奇,除这两位,霍仲孺的子嗣队伍里,是否还有其他人呢?

他另有个女儿,岁数比霍光还大些,她是霍光的姐姐,也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妹妹。

《汉书》里没提霍光姐姐,却记了他姐夫。霍光姐夫叫张朔,霍光得势时,张朔任职给事中和光禄大夫。汉宣帝打算削减霍家势力,便把张朔从长安调走了。

霍仲孺还有别的儿子吗?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或许有人会好奇,在他的人生轨迹里,除了已知的,是否还孕育过其他子嗣?

就我的看法而言,我觉得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在我看来,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更高,整体上更偏向于持否定的观点。

起初,霍光仅有霍去病这一位兄长。霍光字“子孟” ,“孟” 代表长子。这表明霍光乃是霍仲孺婚后所生的头胎儿子,而霍去病因属私生子,没被列入兄弟排行之中。

霍光基本可以确定没有弟弟,就算真曾有过,估计也没能顺利养活。从各种迹象推测,其弟弟或是压根不存在,或是即便出生也早早夭折了。

汉宣帝着手削弱霍家势力时,对人员进行大幅调动。霍光的姐夫、多位孙女婿被调出长安。然而,关于霍光弟弟及其可能有的儿子,在这场人事变动里,却丝毫未被提及。

造反的核心团伙里有霍光的儿子,这两人其实还是霍去病的两个孙子,团伙里并没有他们的叔叔,也不见其他堂兄弟。

霍光对姐夫都大力提拔任用,要是他有弟弟或是侄子,按常理也没理由不给予重用,从他对姐夫的态度就能推测其用人风格。

如此看来,霍仲孺的儿子很可能主要就是霍去病与霍光二人。从各种情况推断,他俩极有可能是霍仲孺仅有的两个孩子 。

这二位,一位是超厉害的武将,另一位是权势滔天的权臣。不得不说,霍仲孺的遗传基因那叫一个牛,后代在不同领域都站到了顶尖位置。

【04、写在最后】

要是给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弄个“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的榜单,霍仲孺大概率能在其中占据靠前的位置。

他育有俩极为出色的儿子,分别是霍去病与霍光。然而,这哥俩取得的辉煌成就,跟他并没有太多关联。

霍去病乃私生子,自幼随母亲生活。生父对他未曾有过一日养育,或许二十余载都不知自己有此子。而霍去病在成年以前,同样压根儿不晓得自己父亲究竟是谁。

霍光能有后来成就,主要得益于霍去病带他到长安精心培养。相比之下,霍仲孺对他的培养,基本就局限在启蒙阶段,没法和霍去病的栽培相提并论。

这人一辈子没啥突出成就,可偏偏生了俩厉害儿子。就因这,到了晚年,财富地位都有了,还被历史记录下来,也算得上是在人生这场“游戏”里胜出的人了。

你怎么看这件事呢?是不是也持有类似观点?不妨说说你的想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