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境内的七大隘口

小西水历史 2025-03-09 11:43:38
一、分水岭:位于市区西北78千米处,段家堡乡牛食尧村东北。岭南皆为山沟,沟侧悬崖陡峭,隘口狭长,道路崎岖,历为军事要地。 二、后口:位于轩岗镇西北1.5千米处,隘口两侧为石山坡,高190米,隘口长1000米,宽100米,是通往大同和晋西北地区的咽喉。 三、阳武口:位于轩岗镇马圈村东南。两侧山峰对峙,峭岩绝壁,峪口长2000米,宽80米,夹阳武河水,扼北同蒲路,为历代交通要道、军事关隘。《崞县志》载“唐大历十三年(778),代州都督张光晨击败回纥于阳武峪;后唐清泰三年(936),辽太宗由阳武峪入,抵太原败唐兵;宋都巡检使杨延昭,扼守阳武峪,骁勇善战,辽人惮亡,时部将孟良、焦赞守焉。” 四、庙岭梁:位于段家堡乡庙岭梁村东,海拔1955米,为原平通往大同、晋西北的门户之一。两侧山峦起伏,峰回路转。北有头峰山,为诸峰之首,南有凉台、烽火台,崞宁公路从两山之间通过。 五、界河铺口:位于王家庄乡界河铺村北。两侧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东有寨子山,西南有金山,隘口长900米,宽640米,高60米,北同蒲铁路、朔黄铁路(朔州至河北省黄骅港)、G108线、G208线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皆从此通过。山势巍峨,地形险要,西侧地形平坦开阔,关子村——王家庄村——永兴村之线宽约4千米。该口是山西北部通往太原之咽喉,古有“晋北锁钥”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是著名的忻口战役主战场。 六、奎光岭口:位于东社镇上庄村西、营房村东,峡口长200米,宽10米,高60米。山势险峻,隘口狭窄,长原线(原瑶公路)由此蜿蜒爬坡从隘口通过,是原平进入同川地区的重要通道。 七、蔡家岗口:位于子干乡蔡家岗村附近。隘口东侧为老汉山,西侧为红门山,两山之间形成一缓坡梁地,东西距离约4千米,且有横沟阻隔,只蔡家岗村西有一纵贯南北的人工土坝连接沟之南北,坝顶通路,宽约7米,是原平通往定襄之要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