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史话」明朝?清朝?哪个好?

我是个大司徒 2024-08-15 02:20:55

大家好,我是大司徒,

前段时间某音平台上一位讲历史的博主,在讲述明清历史时引发了大量口水战,简单来讲就是这位博主说,清朝啥也不是,一无是处,再结合之前易中天老师所说的,后被爱新觉罗家告的新闻,其实可以看出,这种矛盾是长期以来积累所致。

其实一直以来,网络上关于明清历史的烂账一直是争论不休,纵观网络论战,这种声音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甚至不是网络时代才有,不过这种争论一直是以文字形式讨论的,今天能够将这个矛盾搬上台面来讲,也算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其实我们在讨论明清历史时,无外乎是在讨论三个问题,

一: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大一统王朝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的正统王朝。

二:从被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单纯作为皇权专制王朝的统治者,清朝和明朝哪个更好?

三: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清政府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以及如果继续由明朝或者另一个汉人王朝统治中国,近代中国是否能够崛起而不受屈辱。

以上的三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用至少五期视频来谈论,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招人恨的话题,不管我讨论的结果是什么,一定会有一大批人不赞同,我已经做好被喷的准备。

今天作为一个引子,我们先来谈论一下我个人对聊历史的态度,不敢说研究两个字,但我们在网络上聊历史时,经常会陷入的两个误区,一是疑史论,二是唯史料论,简单点说就是,一是否定史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二是一切以史料为准,史料没有的我就不信,

看似这两派针锋相对,实际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我们评说历史,往往是以史料和考古作为参考,考古看似更加客观更加准确,但随机性太大,你不能指望任何问题都依赖考古,所以,史料仍然是研究历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问题是,史料是由人书写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史学家即使是十分严谨的史学家,也会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会左右史书的内容走向,更不要提政治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修改历史的行为。

所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乍一听这句话的确没错,前朝的史书往往是由本朝书写的,《隋史》是由唐朝人写的,《新旧唐书》是五代两宋人书写的,《宋史》由元朝人写,《元史》由明朝人写,《明史》由清朝人写,《清史稿》由北洋政府编撰。

而在撰写前朝史书时,本朝史官和政治家难免会有失偏颇,这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有人说,那我们不看后人编写的史书,我们看当时的史料可以吗?

一方面,先秦汉唐由于过于久远,许多当时的记录和史料没能留存下来,而像明清这种距离我们比较近的朝代,往往会留下大量的史料,例如《明实录》和《国阙》是明朝政府和明朝遗民编写的,可信吗?如果较真的话肯定也不可信,因为他也是人写的,也是受外界影响的,明朝既得利益者也会尽力美化自己,那明清时代那些私家笔记,和纪实文学可信吗?你会发现也不可信,因为这些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大,就跟现代自媒体发稿,明星发微博一样,这些观点,你说你信还是不信。

在我们的观念里,胜利者当权后,肯定会尽力丑化对手,美化自己,的确,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但现实我们却看到的是,很多时候,会出现胜利者比当事人还要美化前朝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后世胜利者甚至比当事人更加客观的去描述历史,最主要的矛盾点在于,我们认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这个胜利者是谁?皇帝吗?其实,这种思维最大的误区就在,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够完全破坏现实规则,但胜利者本人是不会亲自动手写历史的,皇帝可以命令史官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历史,史官不听命令,那就换一个听话的,然后皇帝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篡改和改编历史,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十分愚蠢的,我们来假设一个情形。

皇帝A通过不光彩的行径取得了政权,于是他命令史官将黑的写成白的,将坏的写成好的,但朝野上下必定会有许多人通过私家笔记的形式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情况反应出来,这时候皇帝A该怎么做?学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言论?我想问?即使是秦始皇,他做到了吗?

现实情况是,有许多客观条件,促使你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修改历史。就算皇帝A利用高压手段强行使人们不敢说真话,可皇帝A他不是长生不老,等到他儿子皇帝B继位后是否会延续这种高压政策呢?多半不会,杠精们可能会说,为什么不呢?继续高压啊!有不同意见就抓就杀!你这是上网上太久,太高看人类的执行能力了,古代封杀不是像今天网络删帖那么简单,一个键盘一个鼠标就搞定的。

如果修改历史这么简单的话,那我作为统治者完全可以说,自从开天辟地以来,都是我们家族在掌管天下,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高压统治者的继承人不是不想高压而是不能高压,

注意我说的是大一统王朝,如果你是个偏安一隅的小政权,只有半个半岛那么大,高压政策可以代代持续,因为他们内部构成往往非常简单,容易实行高压,但问题是这种小政权的统治者在政权内权力很大,但在外面有大量其他政权会记录那些你在掩盖的事情。

而对于大一统王朝来讲,他们的内部实际上构成非常复杂,不要以为只有统治者有主观能动性,即使是特务横行的明朝,文字狱盛行的清朝,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的与主流相悖的史料,实际上,那些被抓被杀的只是典型,是杀鸡儆猴的鸡,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所谓的文字狱,往往只是在抠一些关键词,但对于历史内容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过来,可能有杠精又要说,为什么管不过来,我就实行高压政策,我代代都高压,我就不信管不过来!

的确,你可以这样,你可以代代统治者都是秦始皇,但秦始皇也有打盹的时候,古代人要生产要吃饭,国家要发财要致富。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这种鸡毛蒜皮斗争上,一是根本不可能全面监管,二是如果全面监管国家系统很难维持下去,得不偿失,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硬道理,阻碍发展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如果皇帝ABCD代代实行高压政策,那么生产发展必定会受到限制,王朝不是从内部崩塌就是从外部崩塌。

所以,历史的确是个小姑娘,但你最多是给小姑娘涂脂抹粉,剪发换装,你不可能把小姑娘变成老大爷,更不可能把她变成小猫小狗,石头树木,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对于他逼父弑兄的历史有很大改动,但他即使再改动,弑兄就是弑兄,他不可能掩盖结果。

他不可能说,我爹当年立的太子是我,然后我哥造反,我把他杀了,所以历史是属于历史的,而不是属于某几个历史名人的,特别是那些名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会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的,就算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修改历史,只能对一些细节进行掩盖,例如现代历史研究者们怀疑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但不论朱棣有没有修改这段历史,这都是鸡毛蒜皮,大的历史环境与历史结果是无法改变的。

那照这么说是否可以全信史料,其实也不尽然,我们都知道,史学家在写史书时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再加上既得利益者对这个小姑娘涂脂抹粉或者抹锅底灰的行为,使得历史的真相往往扑朔迷离,但还是我说的,外表再变化,她还是个小姑娘,在历史结果不变的前提下,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这才是看历史的正确方式。

我这么说肯定有人不同意,他们会说:你算老几你比司马迁都牛,你怎么不去写史书!如果要较这个真,我得科普一下,一部史书是怎么完成的。

史官可以是一个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董狐之辈,这种人,如果写近代史当代史,可信度是很高的,但如果时间拉长,再加上各种动乱的影响,可信度就很难说了。

而且即便是写当代史近代史,许多鸡毛蒜皮的事也很难说,但这些鸡毛蒜皮并不影响历史的结局,例如明朝嘉靖皇帝被宫女行刺之事,有史料说是因为嘉靖炼丹,逼迫宫女每日采摘晨露,宫女们不堪辛苦才下手行刺,但有些史料却说是由于嘉靖要用女人天癸炼丹,于是逼迫宫女敷药每日取其经血。这两种说法你说你信哪个?你发现你信哪个都不影响宫女行刺的结局。

明武宗落水后大病而死,而武宗与朝臣们的关系本就紧张,所以许多人怀疑这件案子必有隐情,但皇帝落水后驾崩这件事却无可辩驳,至于细节如何,只能由后人猜测评说。

而作为史官,第一手资料必然是那些能够搜罗到手的文字资料,例如帝王起居注、案卷公文,档案图存,财政报表,战报信息,来往信件等,这些资料甚至比你直接询问当事人还要准确,而这些一手资料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甚至许多史书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

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这些材料,那下一步就是去询问历史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后代亲朋等,这些人的叙述可能会夸大或隐瞒,但整体并不会与事实出入太大,如果这些人都死光了,或者时隔太久也没有什么一手文字资料,那么只能去寻找前人二手记述或者干脆去事发地询问当地人,按照传闻与故事来分析,如果有些细节连这些传说都没有,那就只能靠史学家自己编了。

这基本就是史学家们共同的手法,即使伟大如司马迁也基本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例如《史记》当中有太多细节就是依靠司马迁的想象力来编写的,这是一种无奈之举。

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这些写作手法,许多细节往往隐藏或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历史这条长河却始终要东归入海,这是不会变的,那些被掩盖或者被修改的细节,只是这条河的支流,这些支流可能会流向四面八方,但最终还是汇入大河,并不会偏差太远,所以我们在看史料时只要把握好方向,注意细节,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按照证据与逻辑去分析,就不会出太大偏差。

当然这其中会遇到许多障碍,例如我想研究先秦历史,我该看什么?《史记》、《战国策》、《春秋》、《左传》、《吕氏春秋》、最多再加上《竹书纪年》以及诸子文献著作。可这么长时间的历史,这几本书是完全不够的,因为那个时代只留下了这几本书,而这几本书的作者在当时可用的参考资料我们今天已经大多看不到了,除非有什么重大考古文献,例如哪个古墓中出土了帛书简牍。

而明清历史却正好相反,各种正史、野史、地方志、私家笔记,来往书信,考古资料、民间传说,甚至各种外国记录,日本、朝鲜的正史野史,欧洲探险家与侵略者的记述等等,我就不说那些历史事件如何如何,就单单《红楼梦》这本书,可研究的文献资料就够你看的了。

对于近期历史,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都够你研究一辈子,对于远期历史,即使是重大问题,都可以让你无从下手,而不论是近期历史还是远期历史,如何寻找真相,辨别真伪就是一个十分困难却又十分有趣的事情。

综上所述,研究历史考古资料是最为可信的参考信息,随后就是档案文献,然后是正史与名家著作,实在看不清,可以参考野史传说,甚至根据逻辑与各种信息自己分析。如果考古与文献能够相互对应,就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看历史都是抱着看舞台剧的心态去看的,我们想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或者谁有功,谁有过,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甚至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规则去评判古人,这根本就是鸡同鸭讲,所以我们在讨论历史问题时尽量避免用现代思维,用现代的意识形态去固化古人。

说回明清历史,我们在主要争论的其实就是观点与意识形态,也就是我最开始所说的那三个问题,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这三个问题在每个人心中也有不同的答案,如果真要较真去探讨所谓意识形态的优劣,永远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那么从下期开始我就着重分析明清历史问题,不论对错,单讲事实,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不敢说还原真实历史,但却是在寻找一个问题的最优答案。

我是大司徒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3

我是个大司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