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约东扩与顿巴斯冲突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普京强调,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他将这一行动视为对北约东扩和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持续冲突的“必要回应”。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对北约东扩深感不安。北约先后将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纳入其中,并承诺未来可能吸纳乌克兰,这让俄罗斯感到愈发紧张。从地缘政治上看,乌克兰的亲西方化和这一可能性威胁到俄罗斯的直接安全利益,这种积怨终于在2022年爆发。

另外,顿巴斯地区的争端则是俄乌矛盾的另一个源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主要地区自2014年乌克兰政治剧变后便冲突不断,亲俄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在这一地区展开了长达八年的低强度战争,造成数万人死亡和大规模流离失所。俄罗斯认定这些亲俄势力是“被基辅政权严重压迫的人民”,而乌克兰政府则表示顿巴斯问题完全是俄罗斯“蓄意干涉”导致的。普京在发表“特别军事行动”声明时明确提出,保护顿巴斯“俄裔居民的权益”是其行动正当性的基础。
2月24日凌晨,伴随着普京的讲话,俄罗斯军队从多个方向开始对乌克兰发动进攻。普京似乎试图通过一场“闪电战”迅速结束战斗。俄罗斯军队从北部的白俄罗斯方向进军基辅,同时从东北部的苏梅和哈尔科夫、东部顿巴斯地区、东南部亚速海沿岸以及南部克里米亚方向同步发动全面攻势。

四地“入俄公投”
经过几个月的激战,俄军集中力量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以及赫尔松区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这些地区地缘位置重要,有的临近俄罗斯本土,有的则占据了亚速海沿岸的重要港口。至2022年中期,俄罗斯声称已经控制了乌克兰20%的领土,其中包括顿巴斯地区的大部分以及南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部分地区。
乌克兰并未停止反攻,尤其在9月的哈尔科夫反攻中,乌克兰军队一举重创俄军,使其失去了部分占领区域的控制权。此时,俄乌双方力量对比逐渐趋于均衡,原本环环相扣的俄军战线也被乌军逐步冲散。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选择通过一场备受争议的“政治行动”改变战场态势。2022年9月,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以及赫尔松四个地区分别举行了“入俄公投”。俄罗斯主导的公投在西方和乌克兰政府看来是非法的,因为这些地区当时处于俄罗斯军队部分控制之下,并未有公平的投票环境。然而,俄罗斯宣布99%以上的投票者选择加入俄罗斯。普京随即签署法令,正式将这四地并入俄罗斯联邦。
这场公投在俄罗斯国内成了一场政治胜利,被宣传为“保卫俄罗斯国土的千秋伟业”。但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国和机构均谴责这一公投,并拒绝承认其合法性。与此同时,这一“入俄”行动也未能改变俄军在部分地区的战场劣势。同年11月,由于后勤网络频繁遭到乌军摧毁,以及持续的军民压力,俄军不得不从赫尔松州撤军,这是俄军自战争开始以来首次从重要战略据点撤退。

战线收缩后,俄军开始构建更为坚固的防线,而乌军则通过加强兵力与装备继续对俄军的占领区施加压力。
和谈的可能
2025年2月,距离俄乌战争爆发已经将近三年,漫长的冲突让双方深陷泥潭,战场局势依然胶着,但和平的可能性开始被多方提上日程。这年2月的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表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透露,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能够成功促成双方坐在谈判桌前,他愿意直接向俄罗斯提出“土地交换”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泽连斯基的讲话背后,是乌克兰长时间的战时压力。2024年乌克兰的几次局部反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能够彻底打破僵局,战争延长到第三年时,乌克兰民众对和平的呼声逐渐增高。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的态度更加复杂。尽管普京政府在战争初期坚持通过军事手段实现目标,但伴随着制裁的叠加、国内经济的挤压以及士兵的持续高额伤亡,俄罗斯内部也开始有声音呼吁寻求解决冲突的途径。俄罗斯对于“土地交换”的议题显然态度谨慎,一方面,他们在东部和南部已经控制的领土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克里姆林宫也深知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民众认同的背景下放弃任何已经宣称控制的土地,可能面临沉重的政治后果。
2025年2月12日,乌克兰国防部长鲁斯兰·乌梅罗夫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乌克兰已经准备好通过谈判的方式为战争画上句号。但他也明确指出,要实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乌克兰首要任务是保持在战场上的优势。“力量是和平的保障,”乌梅罗夫说道,“只有当我们在军事上拥有足够的筹码,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应得的权利。”这番话表明,尽管乌方已经开始对谈判持开放姿态,但在战场上取得更大成果仍是当前的核心目标。

就在乌方提出谈判可能的同一天,战争的残酷面貌再一次通过某种形式提醒了所有人谈判并不容易。2月13日凌晨,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多个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袭击。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日俄军防空系统出动,在布良斯克州等多地上空拦截并摧毁了83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37架被击落在布良斯克州。这些无人机原本可能针对的是军事设施或者基础设施目标,但最终的战斗结果表明,冲突仍然处在持续升级的状态。
俄乌战争持续将近3年,但具体的死亡人数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根据西方的评估,这场战争的死亡和重伤总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人。这一数据使它成为自二战以来,欧洲战场上最为血腥的冲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024年的一次访问中提到,相较于乌克兰一方士兵的死伤,俄罗斯的损失要更加惨重。他估计,每1名乌克兰士兵战死,就有5名俄罗斯士兵丧命,这种失衡的死亡比例,显示俄罗斯的死亡总数可能已超过40万人。而塔斯社此前援引俄防长绍伊古的数据称,乌克兰武装部队的累计伤亡人数已超过38.3万。
多夫亨克的运尸车
乌克兰的多夫亨克,是一个曾经普通却充满生机的小村庄,如今却成为战争的代名词,被持续不断的炮火深深刻下了悲剧的印记。一辆破旧的运尸车,经常出没在这个区域,几乎成了这片土地的“象征”之一。车中散发出的难闻气味,让人望而却步——那是尸体腐烂所特有的恶臭味道,与泥土和燃烧后的残渣混合在一起,刺入人心。这样一辆阴森的车,却是一场持续至今的悲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主人奥列克西·尤科夫原本是一名武术教练,一个与战争从未有过交集的普通人。

随着前线激战的升级和拉锯战的持续,战死的士兵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前线的激烈战斗和后勤的混乱状态,大量遗体无法被及时回收——许多士兵倒下就此长埋于泥土或废墟中,甚至逐渐腐化,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气。面对这种人道主义危机,尤科夫无法袖手旁观。他迅速加入了当地志愿者的行列,最终决定成立一支志愿小队,专门负责在战场上收集和运送尸体。
尤科夫的队伍需要进入刚刚结束交火的战场,冒着被流弹击中的风险收集遗体。在某些地区,敌对双方尚未撤离,尤科夫和他的志愿者不得不抱着双手高举白旗行走,他们甚至时常被误认为间谍而遭到威胁。

拉开运尸车的车门,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景象便呈现在眼前。尸体通常不仅已高度腐烂,还可能严重受损,很多只剩半边身体,有些甚至无法辨识身份。他们用塑料布或临时的布袋将这些遗体包裹起来,运载到临时建立的鉴别中心。尤科夫说,有些遗体已经无法通过外貌确认,甚至连衣服和装备都已被战斗摧毁,他们只能靠细小的随身物件,如一块手表、一个刻有名字的戒指,来试图还原逝者的身份。
尤科夫的队伍并没有将工作局限于乌克兰士兵的遗体,他们同样会收集俄军战士的遗体。俄乌双方偶尔会交换战死者的尸体,这是两国在惨烈的冲突中为数不多的“共同合作”。

尤科夫的团队并非生来强大,不少志愿者在目睹尸体的现场后选择退出。他们的眼里写满泪水和恐惧,许多人回去后甚至患上了持续的噩梦,其精神状态一度难以恢复。尤科夫对此无奈却理解,他说道:“这不是人应该长期面对的环境,但有人必须去做。”
参考资料:[1]柳丰华.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转向中国[J].俄罗斯学刊,2024,14(5):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