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越剧艺术那如诗如画的舞台背后,总有一些故事比戏本更扣人心弦,比唱词更动人心弦。2024 年9 月22 日晚,朵云书院·旗舰店被一种特殊的氛围所笼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韩婷婷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以此纪念其恩师范瑞娟诞辰100 周年。这场活动,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越剧界激起层层涟漪,唤醒了人们对一段跨越40 年师徒情缘的追忆。
以曲寄情,诉说思念

分享会上,韩婷婷带来了自己新创作的三首越剧开篇,宛如三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回忆深处的大门。《爱竹之人人似竹》灵感源于范瑞娟对竹子的喜爱。竹子,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这也正是范瑞娟艺术品格的真实写照。韩婷婷通过细腻的唱腔,将对恩师的敬仰与思念融入每一个音符,让现场观众仿佛看到了范瑞娟在舞台上的飒爽英姿。《对话苏轼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对话苏轼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以独特的视角,将古典诗词与越剧艺术巧妙融合,展现出韩婷婷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寄托了她对范瑞娟深深的追思。
初遇越剧,结缘恩师

韩婷婷出身京剧世家,自幼受京剧艺术的熏陶。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她17 岁那年发生了奇妙的转动。一次,她偶然观看了范瑞娟在大众剧场演出的《打金枝》,范瑞娟精湛的演技、独特的唱腔,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她的世界,让她对越剧这门艺术一见钟情。从此,韩婷婷毅然投身越剧领域,范派艺术的种子也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在越剧的学习道路上,韩婷婷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1984 年,她正式拜范瑞娟为师,成为了范瑞娟众多弟子中得到悉心指导最多的一位。当时,韩婷婷在班里学的是花旦,但范瑞娟独具慧眼,发现她浓眉大眼,极具小生气质。在范瑞娟的建议下,韩婷婷开始转型,从此踏上了小生的艺术之路。
言传身教,铸就经典

范瑞娟不仅传授给韩婷婷越剧表演的技巧,更注重对她艺术理解的培养。每一个唱段、每一个动作,范瑞娟都耐心指导,要求韩婷婷深入角色内心,将角色的情感通过表演细腻地展现出来。在范瑞娟的严格要求下,韩婷婷从一个懵懂的年轻演员,逐渐成长为越剧界的中流砥柱。

韩婷婷不负恩师的期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舞台形象。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她饰演的梁山伯深情款款,将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真挚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金缕曲》里,她又以细腻的表演,展现出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1993 年,韩婷婷凭借在《三世奇缘》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四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这不仅是对她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范派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范派,续写辉煌

如今,范瑞娟虽已离开人世,但她的艺术精神却在韩婷婷身上得到了延续。韩婷婷不仅在舞台上继续演绎经典,还积极投身于越剧的传承与推广工作。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越剧人才,为范派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韩婷婷与范瑞娟的40 年师徒情缘,这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艺术成长史,更是越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初遇时的惊艳,到学艺时的艰辛,再到如今的传承与发扬,韩婷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越剧艺术的热爱,对恩师的感恩。在越剧的舞台上,范瑞娟的身影或许已经远去,但她的艺术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韩婷婷前行的道路,也照亮着越剧艺术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