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黄埔三期的7位国军将领,王耀武名气最大,但不是军衔最高

章若体育 2023-05-08 21:32:22

黄埔三期的国军将领虽然不如黄埔一期的师兄们名气大,战功多,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在后来的战场上打出名声,立下了不少战功,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毕业于黄埔三期的七位国军将领。

1、戴安澜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在出国作战前,他曾先后参加过长征古北口抗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战役。1939年戴安澜接替杜聿明担任200师少将师长,1941年底戴安澜率领200师入缅作战。

在缅甸期间,戴安澜指挥部队先后参加了东瓜保卫战、同古保卫战、棠吉之战。然而1942年5月,中英联军全面溃败,远征军不得不撤退,大军撤退到缅甸的密林之中,戴安澜部在掩护主力撤退时与主力失去联系,为此他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

在撤退的途中,日军不断设伏,200师损失惨重,激战中,一梭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顿时鲜血直流,在撤退的路上,戴安澜被剩余的官兵们轮流抬着往国内走,当部队走到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此地离国境仅三四十里)时,戴安澜重伤去世,年仅38岁。

当戴安澜的遗体运回国内后,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1942年10月16日,戴安澜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并入祀南京忠烈祠。不久美国政府授予他一枚懋绩勋章。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戴安澜在广西全州举行了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为戴安澜亲自撰写了挽联。

2、王耀武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土地革命时期凭借围剿红军的“骄人成绩”升任51师师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耀武率领51师奔赴淞沪战场,在这里与俞济时的58师合编为74军。在51师师长的职位上王耀武后来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凭借万家岭之战的优秀表现王耀武升任74军副军长。

1939年俞济时高升后,王耀武接任74军军长,接下来的几年里就是王耀武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了。他率领74军又先后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大会战。1943年的鄂西会战后,王耀武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74军军长。1944年2月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73、74、79、100四个军。

王耀武

到1945年,王耀武已经是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亲自指挥了与日军的最后一次大会战——雪峰山会战,大败日军。此战之后王耀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时年40岁。

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到山东任职,担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等职,1948年济南战役中被俘,被关押到功德林战犯所进行改造,1959年成为第一批特赦人员,196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3、方先觉

方先觉是安徽萧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十年内战,到抗战前他已是第3师(师长李玉堂)补充团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方先觉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大会战,而他的职务也在不断地升高,先后担任补充团团长、第3师第9旅副旅长、预10师副师长、师长、第十军军长等职。

方先觉

1944年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面对6倍于己的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了47天,但仍然没有等到援军的到来,最终方先觉率领残部投降了日军,被日军囚禁3个月后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等人的帮助下逃出了日军的势力范围,辗转来到重庆,被任命为第3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方先觉参加了内战,但是不敌解放军,后来被调离战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方先觉也去了台湾,1968年以陆军中将的身份退役,1983年在台北病逝,终年78岁。

4、李天霞

李天霞是上海宝山人,1924年考入黄埔三期学习,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十年内战期间,李天霞参加了军阀混战和围剿红军的战争,期间他的职务也是在不断地上升,到抗战前夕,李天霞已是51师153旅旅长,当时的师长是王耀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天霞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桂柳会战等大会战,同样他的职务也在不断地上升,相继担任29军40师师长、74军51师师长、100军军长等职。

李天霞

抗战胜利后,李天霞参加了内战,在苏北战场上遭到解放军的重点打击,损失惨重,被蒋介石撤职留任处分。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时,李天霞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坐镇淮阴。淮海战役之后,李天霞率领残部逃到福建。

1949年9月因福建平局、潭失守,因“平局潭战役不力”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蹶不振,结束军旅生涯,1967年在台北逝世,终年62岁。

5、石觉

石觉是广西桂林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三期,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十年内战以及围剿红军的战争,到抗战前他已是第4师第12旅旅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石觉先后参加了南口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大会战,而他也从抗战前的旅长升到第十三军军长。

石觉

抗战胜、利后,石觉的第13军被运到东北参加内战,1947年8月被调到华北参加内战,1948年升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平局、津战役时,傅作义把石觉等蒋介石的嫡系送出了北平局,后石觉任京沪杭警备部副总司令,在解放军的攻势之下,一路逃到舟山群岛,1950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海解放舟山群岛时,率所部十二万余人撤退到台湾。

到台湾后,石觉依然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曾担任第2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等职并晋级为陆军二级上将。1986年在台北逝世,终年78岁,

6、熊绶春

熊绶春是江西南昌人,黄埔三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以及十年内战。抗战爆发后熊绶春先后参加了豫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滇西反击战等战役,而他也在抗战胜利前夕升任第14军副军长。

熊绶春

抗战胜利后,熊绶春参加了内战,淮海战役时,熊绶春带领的整编第10师隶属于黄维的第12兵团,陈赓采用了近迫作业的办法将黄维部全部包围,争取自己的黄埔同学、第14军军长熊绶春起义。熊绶春犹豫再三,异常举动被兵团副司令胡涟发现,使他无法采取行动,在最后的总攻中,黄维兵团全部被歼,熊绶春阵亡。1950年8月,蒋介石追赠熊绶春为陆军上将。

7、刘安祺

刘安祺是山东峄县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围剿红军的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安祺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兰封会战等大会战,1940年被蒋介石调到大西北,主要目的是封锁八路军和平局定回民起义。

刘安祺

抗战胜利后,刘安祺参加了内战,被派到东北战场上,先后担任71军军长、第七兵团司令官等职,1948年被调到青岛担任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兼青岛警备司令。1950年刘安祺去了台湾,到台后他依然受到蒋介石的重用,1968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95年去世,终年92岁。

小结:

上述7位国民党将军,在抗日战争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像戴安澜将军这样的抗日名将陨落。其余的人也都参加了抗战胜利之后的内战,他们要么成为战犯,接受改造,要么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这七人之中,数王耀武的名气最大,可是他也就是一个中将,而刘安祺虽然名气不如王耀武大,可是到台湾后他被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是7人中军衔最高的一个人。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