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刚熟悉了这个数字,即将又要与它告别。
钟表渡过了午夜十二点,时间催促着整个世界开始重启,我们不禁回首过去一年的点滴,再次张望着那些成长与经历。
情绪是主线
这一年,大家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状态,网络流行词再次更新了一波趋势。“祛魅”“草台班子”“NPC人生”等热梗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寻找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缓缓抹去世俗的浮夸滤镜之后,会发现真正重要的是自身的感受和内心平稳的秩序。
世界很大,但我们的世界可以很小,仅仅包含着脚下正在的路和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在自己专属的人生节点中,每天进步一点点,也多欣赏自我一点点。
从别人的目光中挣脱出来,日常也要有二十分钟的自我觉知时间。
2024年的4月份,《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展示了一项研究结论,认为即便不做运动,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
随后,“公园20分钟效应”开始走红,草坪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来散班味儿”的年轻人。人们在这里与地球约会,尽情享受那份带着树木气息的松弛感。
到2024年底,大家似乎终于得出了某些结论。在各个国家历险的旅游博主说“自由就是能够大口呼吸”,旅居欧洲的国际记者说“俯视和仰视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态度,平视才是我们今天看待世界的选择”……
2024年是回归自我的一年,是有压力的同时又极尽抚慰自己的一年,我们遵循着“消失一会儿天也不会塌”“在哪摔倒就在哪趴一会儿”的原则,与情绪为友,继续逐梦前行。
积极是方向
优秀的人和事儿一山更比一山高,但这不是我们坦然躺平的理由。所有人在竞争中试图与自己和解,但这个已经提出十多年的命题,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作诗《中隐》:“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这种似隐非隐的45°人生,或许就是千年前的诗人对和解一词给出的答案。
不问天意、不问人心、不问得失,将外放的能量收回来,专注自身独立的品性,积极地生活,每个人都终究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对于2024年终的我们来说,和解的前提更多的是找回自我、认知自我。不论是西游圈,还是二次元,绘画舞蹈或是摄影健身,我们需要社群和归属感的同时,更需要自处和自洽。
哲学家尼采说“人生没有意义,但追求人生意义的本身有意义”,作家加缪说“人生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社会学家李银河说“虽然人生宏观上没意义,但勇敢的人会这样度过充实的一生”。
就如同“消费平替”不等于“消费摆烂”,我们的和解也只是接受后果和妥协,并不代表着放弃和失败。
所有情感和经历通过年份的增加也将继续顺延,2024年已经集齐了碎片,2025年却是刚刚从第一天开始。
收拾好过去的回忆,把崭新的日历一页页卷起,怒放吧,2025年已经到来!
祝你在新的2025年,永远快乐!